自從金融危機之后,,國內(nèi)藝術品市場經(jīng)過短暫的陣痛,在中國古代書畫板塊的帶動下行情逐步攀升,,書畫,、陶瓷等權(quán)重板塊毫不遲疑的跨入億元時代,時值今日,,天價已是常態(tài),,市場竟似有些麻木,紛紛揣測那些品類哪些藏品有望刷新紀錄,,再創(chuàng)新高,。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中,壽山石價格也水漲船高,,此輪行情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2010年,僅福建省民間藝術館舉辦的壽山石專場拍賣,,總成交金額就高達5188萬元,;再加中國嘉德國石國藝專場中壽山石總成交金額為2012萬元、以及北京保利雅印聚珍當代國石專場中壽山石總成交金額為2670萬元,、,;另有北京瀚海、西泠印社,、上海朵云軒各舉辦一場印石專場拍賣,,僅國內(nèi)大型拍賣機構(gòu)組織的印石專場,壽山石藏品的總成交金額已達1.09億元,,較09年同比增長124%,。另有3件清早期的壽山石在拍出了千萬元級別的價格,一舉將壽山石市場領入千萬元時代,。在這些數(shù)據(jù)的背后,,整個壽山石市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中該如何把握自己的收藏,,成了每個收藏愛好者都無法回避的課題,。
擊鼓傳花,花落誰家,?
在媒體的報道中,,很多市場分析人士都論述過當前市場火爆的必然性,認為這里既有國力增強,、經(jīng)濟向好的原因,,也有資本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度提高、積極參與到藝術品市場中的原因,;也不斷有人提醒收藏愛好者警惕泡沫,、防范風險;而大部分收藏愛好者看著這行情一路高歌猛進,,更多的是驚訝和質(zhì)疑,,對藝術品市場的信任度愈發(fā)的降低,。這種現(xiàn)象在壽山石市場中更為突出,很多收藏愛好者都認為目前壽山石行情,,炒作因素太高,,有幕后推手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實際上,,藝術品收藏本身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過程,,即便如王世襄這樣的大家,也要“散藏”,,將一生的珍愛流轉(zhuǎn)他人,,這是一個良性的傳承。然而藝術品市場在任何時期都有惡性炒作,,部分藏品“擊鼓傳花”的節(jié)奏過快,,頻繁換手推高成本,泡沫就此產(chǎn)生,,這時買家若只想如何升值卻忽視藏品本身是否具備收藏的意義,,那么風險毋庸置疑,最終很可能“割肉”也無法變現(xiàn),,被迫做了“收藏家”,,前期黃龍玉即為前車之鑒。投資者為避免自己接到最后一棒,,在本輪行情中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集中到藝術精品上,,壽山石市場也不例外。這些藏品的稀缺性以及眾多買家的高度認同,,在當下即具備一定的保值功能,,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雖然成本較高,,短期未必會有收益,,但是以時間換空間,未來或有較大的想象空間,。投資者認為,,當前藝術品市場最大的風險不是買到天價藏品,而是買到“天價商品”,,因此情愿追高買精品,,也不愿將資本浪費在“藝術商品”之上。
價值回歸,,挖掘文化潛力
供求關系決定了價格,,精品本就稀缺,又受到資本的廣泛關注,,價格上漲毫無懸念,。目前價格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壽山石,是否已將普通收藏愛好者拒之門外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目前市場中,仍有很多價值洼地尚待收藏愛好者發(fā)現(xiàn),。當前市場中,壽山石的材質(zhì)價值主導了藏品的價格,,原材料的價值在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被充分挖掘,,市場上原石的價格甚至超過成品,“面粉比面包貴”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但是市場中也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一方面大多數(shù)成品的價格還停留在原石價格與雕刻工錢簡單疊加的初級階段,一些工藝不佳的藏品也少有人問津,,另一方面頗具藝術效果的壽山石則很容易受到收藏家青睞,,能夠發(fā)現(xiàn)藝術價值就是市場的機會所在,同時這也是壽山石的出路所在,。以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在2010年主辦的壽山石專場拍賣為例,,春拍時期一枚民國時期“毛憶”款善伯洞石博古方章,質(zhì)地,、雕工,、篆刻當數(shù)上乘,最終卻僅以6000元成交,,可見當時市場的麻木,;到了秋拍時期這種現(xiàn)象就有所改觀,一對老高山對章,,雕刻伏虎羅漢,,神形兼?zhèn)洌彭嵤�,,雖然略有雜質(zhì),,也受到藏家的重視,以9000起拍競價十余次,,最終以4.26萬元成交,;在藝術館的迎春專場上,出現(xiàn)一枚方介堪的篆刻作品,,印文
“好古敏求”,,作鳥蟲篆,石質(zhì),、色彩無出眾之處,,唯篆刻,、薄意俱臻化境,更有收藏家專為此件藏品而來,,志在必得,,拍完即走。此類具備藝術價值并且有一定歷史價值藏品目前價格相對當代壽山石藏品來說并不高,,但是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值得收藏愛好者關注,,相應的,收藏此類藏品對收藏愛好者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實際上,,經(jīng)驗豐富的收藏家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價值這一件事,,新進資本,,也因?qū)︼L險的厭惡,力求確保投資標的價值,,往往比消費型收藏更加謹慎,。壽山石與其它收藏品類相比一直不溫不火,在秋拍時期突然發(fā)力,,這也是藝術資本在整個藝術品市場尋找價值洼地的必然結(jié)果,。在具體標的的選擇上,收藏家與藝術資本的選擇更是趨于一致,,即材質(zhì)價值,、藝術效果、歷史意義并重,,甚至部分藏品已經(jīng)突破材質(zhì)的桎梏,,純粹因為雕刻藝術與歷史意義而受買家青睞,這與傳統(tǒng)壽山石收藏愛好者過度看重材質(zhì)的理念截然不同,,隨著收藏愛好者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的提高,,這種收藏趨勢會更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雕刻家本身并不具備深厚的藝術功底,,通過炒作而身價百倍,或部分作品因選用優(yōu)質(zhì)材料沖出高價,,獲得部分資本的盲目追捧,,或那么這些藝術家“生產(chǎn)”的大量“壽山石商品”,其價格飛漲就值得收藏愛好者警惕,,這才是市場最大的風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