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示,,參與此項投資既要有錢,更要有專業(yè)知識和耐心
從水墨丹青到珠玉珍玩,,昔日養(yǎng)在"深閨"的各種藝術品如今正逐漸走進市場,,展現其作為投資品的"另一面"。令人驚訝的量價齊升,,顯示藝術品的投資價值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業(yè)內專家認為,未來或有更多投資者和投資資本蜂擁而至,,進入這一略顯神秘的投資領域,。
藝術品投資顯現"賺錢效應"
進入2010年以來,不斷升級的調控使過熱的樓市得到遏制,,股市則在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反復震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另類投資"的藝術品交易,,卻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tài)勢,。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市場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近兩倍,,環(huán)比增幅也達到28.7%。
在成交總額大幅增長的同時,,單件藝術品的成交價格也"水漲船高",。在北京保利的春季藝術品拍賣中,,黃庭堅作于1095年前后的8米長卷行書《砥柱銘》,經過近70輪的競價,,最終以3.9億元"天價"成交,,加上傭金,總價高達4.368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紀錄。
緊隨其后,,王蒙的《秋山蕭寺圖》立軸和錢維城的《雁蕩圖》手卷成交價也分別達到1.366億元和1.299億元,。
而在中國嘉德的春季拍賣中,張大千作于1968年的《愛痕湖》鏡框,,拍出令人吃驚的1.008億元人民幣高價,,成為第一幅成交過億元的近現代書畫作品。
"'文革'時期一幅張大千的畫不過區(qū)區(qū)數百元,,幾十年間身價暴漲幾十萬倍,,藝術品投資的'賺錢效應'可見一斑。"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國強說,。這種"賺錢效應"引領著越來越多的投資客進入藝術品市場,。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141家拍賣公司先后舉行了628場藝術品拍賣專場,,較上年同期增加73%。
流動性資金成市場"推手"
古人云:盛世話收藏,。這或許是對藝術品收藏投資與經濟發(fā)展關系最直接,,也是最精確的描述。
今年以來藝術品市場呈現的空前火爆,,也與國際國內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率先復蘇的中國開始呈現經濟增速自高位的回落,。不過,,盡管央行加大了流動性收縮的力度,但流動性資金的總量仍在不斷增加,。加上樓市調控不斷升級,,大量資金開始從房地產市場撤出,流動于其他投資市場中尋找機會,。與此同時,,美元走勢疲弱、歐債危機影響難以消除,,也推動海外"熱錢"轉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
"流動性資金的大量涌入,,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量價齊升提供了基礎。"北京匡時拍賣總經理董國強說,。
董國強分析說,,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年的成交額不過數百億元,其規(guī)模與股市和樓市相去甚遠,,對經濟變化的敏感度也遠小于其他投資市場,。這使得游資對藝術品交易青睞有加。此外,,過去十年藝術品投資的豐厚回報也對以逐利為本質的投資資本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進行的藝術市場信心度調查也顯示,由于股市,、樓市等投資渠道受到影響,,受訪者中對經濟形勢預期樂觀的人數從年初開始逐季下降。同期,,樂觀判斷中國藝術品價格走勢的受訪者比例始終維持在69%的高位,。
異軍突起的"非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進入藝術品投資領域的實力買家越來越多,,藝術品市場也出現了各細分市場齊頭并進的趨勢,。除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及當代藝術等三大傳統(tǒng)板塊外,,一些"非主流"的藝術品投資也開始異軍突起。
從北京匡時今年秋季拍賣的目錄中,,人們或許可以窺見這一趨勢,。12月4日至6日的拍賣會分為14個專場。除了古代書畫,、近現代書法繪畫,、油畫雕塑和瓷玉工藝品等傳統(tǒng)項目外,還包括"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勰一齋長物-胡若思藏古琴專場""妙化自然-明清犀角雕刻工藝品專場""金玉紫甌-靜悟堂藏紫砂名品專場",,清代宮廷藝術品,、清代宮廷玉器也都將舉行專場拍賣。
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日臻成熟,,越來越多藝術品正從收藏的對象"變身"為投資的標的,。不過專家提示,與股市,、匯市,、債市、期市等其他投資市場相比,藝術品投資不僅需要具備資金實力,,更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以及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