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會遇到嚴重問題,,那么其根源可能會是房地產市場,。
考慮到潛在的住房需求,泡沫的說法有點像是天方夜譚,。中國每年有大約1000萬到15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這種趨勢至少在未來10年可能都會持續(xù)下去。
除此之外,,現有的城市人口也有巨大的潛在需求,。盡管大約70%的城市居民都有自己的住房,但他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仍住在上世紀90年代末獲準廉價購買的原國有房產里,。許多居民都渴望改善居住環(huán)境,,搬到全國各地拔地而起的新樓房中。
但中國樓市卻時常有失控的風險,。由于中國限制將資金帶出國外,,普通中國人除了動蕩的股市以外,沒有多少可投資其儲蓄的渠道,,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也是負值,。而購房被認為是安全投資,從而產生了持久的吸引力,。
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防止對房地產的這種青睞演變?yōu)榕菽潜U辖洕(wěn)定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如果中國能預防資產泡沫的形成,,未來就有很大的機會維持經濟增長。”
讓政府面臨的情況變得更為復雜的是,,房價已經變成了一個敏感的政治議題,。雖然房屋擁有者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主要資產價格大幅下跌,但將買房視為人生規(guī)劃重要組成部分的一代年輕中國專業(yè)人士,,卻感到價格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根據一些計算,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是平均年薪的15倍,,而對于一個類似于中國收入水平的國家來說,通常的情況應該是7.5倍,。
最近幾年,,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嘗試利用短期行政政策來抑制高漲的房價。2007年和今年,,中國出臺了相關措施,,以降低投機性購房的吸引力。今年的措施包括提高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房貸首付款,,以及提高第二套房的按揭利率,。
然而,使用此類行政工具控制價格增長具有局限性,。此類政策勢必是由各個城市具體實施的,,因此一旦最初的管控勢頭慢慢淡去,通常與房地產行業(yè)關系密切的地方政府就會放松控制,。
最近一段時間,,有跡象顯示,這種現象可能正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發(fā)生,。在上海附近的繁榮城市杭州,,一系列的豪華住宅樓幾天之內就宣告售罄——這個跡象說明,在某些地方或許更容易獲得按揭貸款,。
因此,,政策制定者正在研究兩項長期策略,以期讓市場變得更穩(wěn)定,。
第一項是大幅增加公共住房建設,。中國房地產市場一個頗具反諷意味的現象是,雖然移居到城市的人們有著巨大的底層需求,,但住房建設大多面向利潤率往往更高的高端需求,。
中國政府今年承諾,地方政府將為低收入家庭修建580萬套住房,,其中多數將用于出租,。政府希望通過推動公共住房建設同時達到兩個目標:一是中和住房成本上漲引發(fā)的部分政治矛盾,二是推動將會受到限制投機性購房措施沖擊的房地產建設。
正在討論中的另一個議題是引入房產稅,。房地產投機吸引力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是業(yè)主不需每年繳稅,因此購買房屋并空置等待房價上漲的成本相對較低,。
引入房產稅還有其他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創(chuàng)造更穩(wěn)固的財政基礎。這可以減少地方政府對通過不斷賣地來平衡預算的依賴,,而有時,,出售的土地是從農民手中征得的。
不過,,引入房產稅在政治上十分棘手——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害怕,如果房產稅造成房價急劇下跌,,可能會引發(fā)業(yè)主的強烈反彈,。因此,分析人士預計,,房產稅會逐步推行,,先從一兩個較大的城市開始,并且將最初的征稅目標放在第二套住房上,。
中國政府希望,,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抑制房地產市場中的沖動,而又不至于造成后果嚴重的崩盤,。
(摘自12月8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