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發(fā)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fā)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
文化建設因“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這一民生新指向,,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兩會前夕,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抗抗的《建議政府扶持傳統(tǒng)書店及紙質書業(yè)的提案》提前曝光,,實體書店的興衰也引起了熱議,。兩會期間,記者就此專門采訪了部分代表委員,。
應給予中小書店一定扶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書店不僅是了解一個城市的窗口,,而且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和完善,。這是記者采訪時,大家的一致感受,。
“臺灣的誠品書店已成為一個文化景觀,、文化縮影,很多游客去臺灣都會到誠品去看看,�,!比珖舜蟠碇煊佬抡f起書店,立刻想起了他曾去過的臺灣誠品書店,。他認為,,書店是一個城市的亮麗文化風景,一個城市購書方便,,也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素質,。“閱讀讓城市更美麗,,學習讓城市更精神,。”朱永新說,,政府對書店的扶持理所應當,。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政府可以免費或以極低的費用給愿意開書店的人提供場地,;同時降低書店的稅收,,尤其是對中小書店,要像扶持中小企業(yè)一樣扶持中小書店,�,!拔蚁M幸惶鞎烤褪且粋書店,。”朱永新充滿了憧憬,。全國政協(xié)委員,、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對此很是認同,他說,,實體書店是一個地方的風景線,,我去國外出差,只要有機會一定會去參觀那個城市的書店,。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說,在網上購書,、看書與到書店里去看書,、購書是不一樣的,書店是與讀者溝通的地方,、讓讀者產生購書欲望的地方�,,F(xiàn)在,不少好書店已不是簡單的賣書場所,,已經成為公共文化交流場所,,舉辦各種講座、沙龍,,成為文化交流,、傳播的平臺,親子共讀的地方,。政府應該把這些書店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給予一定的扶持。
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漢榮書局董事總經理石漢基說,,這幾年香港的書店活得也很艱難,很多書店從地面搬到樓上,,再到更高層,。聯(lián)合出版集團由于既有出版又有零售業(yè)務,集團內還有印刷廠,,利潤相對大一些,,部分書店所占的門面是集團的產業(yè),這些因素再加上有一部分補貼,,集團即使在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賺錢,,也可以維持很長時間。他希望政府做一個大書城,,租金不要太高,,使專業(yè)化書店可以在里面專心經營,。
讓書店的文化味再濃一些
曾經做過蘇州市副市長的朱永新認為,書店其實是個文化交流的地方,,讀者來到書店應該能感到一種文化情懷,。有時讀者到書店來并不一定要買書,可能是為了聽一場講座,、看一個展覽,,或者來聽喜歡的作者談寫作經驗或是其他什么,。
聶震寧認為,,開書店一定要定位準確。他舉例說,,聯(lián)合出版集團在香港銅鑼灣的書店雖是租的產業(yè)但也賺錢,,就是因為每一個書店的定位都是針對周邊居民情況而專門制訂的�,!靶陆绲牡陝傞_時照搬了其他店的定位,、風格和營銷策略,結果一直賠錢,。在調查周邊居民消費情況后,,經過重新定位就賺錢了�,!秉S書元也認為,,對實體書店來說,專業(yè)化或者說專業(yè)化服務是一個趨勢,,如民營館配商會把標簽做好,,甚至幫助上架。
書店網點的密度,,反映著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狀況。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進程中,,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權益,,必須積極回應他們的文化需求與期待�,!白屓嗣裆罡有腋,!保綍臧察o地看書,、買書就是一些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