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美國宣布放寬對印度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原先被列入限制清單的9家印度航天和軍工企業(yè)被解禁,。美國商務部長宣稱,美國此舉是“加強美印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以及推進出口管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出口管制改革將促進高科技貿易與合作”,。
這也再度讓我們看到了美在對與中國和印度貿易態(tài)度上的差別。針對中國敦促美國放寬高科技出口的要求,,美國一方面表示會認真予以考慮,,但另一方面則遲遲不付諸行動。路透社的一篇評論文章就說,,美國政府的策略,,就是中國要想獲得更多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得看北京在貨幣和若干貿易改革方面的舉動”,。
對印度熱情相待,,對中國引而不發(fā),美國的差別對待,,也讓我們看清了山姆大叔的“陰陽臉”——不管美國之前如何宣稱歡迎一個繁榮的中國,,但在具體行動中,卻難免有防范中國的舉動,。
美國此舉,,當然有以印制華的意圖。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新興經濟體,,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印度也早已進入世界五大經濟體行列,。拉攏印度,同時借此進入龐大的印度市場,,對美國來說,,自然也是開拓中國市場之外的另一選擇。
當然,,美國的戰(zhàn)略顯然也不僅僅在經濟領域,,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美印接近態(tài)勢更加明顯,。比如,,在軍事合作問題上,美國竭力反對歐洲取消對華軍售限制,,更遑提中美軍火貿易合作,。但在對印度方面,五角大樓上月宣稱,,美國對印度參加聯(lián)合攻擊戰(zhàn)斗機項目最終購買其第五大F-35“閃電II”戰(zhàn)斗機持開放態(tài)度,。
美國對中印差別對待,無疑是一種戰(zhàn)略,,也是一種謀略,,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打“高科技牌”和“印度牌”的做法,,卻可能是一個笨拙的游戲,。
原因就在于,美國針對的是中國,,而中國畢竟非等閑小國,。看似美國手里的牌,,換一個角度觀察,,其實也是中國的牌。
說是美國的牌,,是因為在美國眼中,,高科技是美國的優(yōu)勢,美國限制了高科技的出口,,也就限制了被禁止出口國家的科技進步,。這其實也正是美國當初設定出口限制的理論基礎所在。
如果美國針對的是一個小國,,人才匱乏,,研發(fā)能力落后,還確實會被美國難住。但中國顯然不是,。更何況,,世界并不只有一個美國,掌握高科技的也并非只有山姆大叔,。正如一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官員在聽聞美國放松高科技出口限制后說:其實,在過去十年美國限制出口期間,,印度也沒受太多限制,,“當我們不能購買美國的零配件時,我們就買歐洲或其他國家的替代品,�,!�
這一點,對技術創(chuàng)新進入快車道的中國來說,,尤其如此,。一個國家的核心技術,可以借鑒吸收,,但不可能全盤引進,,這就需要立足本國科技力量。美國的引而不發(fā),,對中國高科技行業(yè)的全球合作,,固然是一個牽制,但也是一種壓力,。如果能以此加快體制改革,,加強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吸收,這種壓力完全可轉化為動力,,并促使中國取得更多讓世界矚目的創(chuàng)新成果,。
從貿易角度看,美國在對華高科技出口方面的口是心非,,更陷自己于困境,。要知道,在中美外貿不平衡問題上,,中方力持的一個理由,,就是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導致了美國出口競爭力下滑,,其咎在美國,,與中國無干,也和所謂的人民幣問題無涉,。既然美國仍喜歡在高科技出口問題上玩弄牌局,,那在以后中美貿易爭端上,中方不妨多念念這道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