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全國糧食質量安全監(jiān)管工作優(yōu)秀單位”的榮譽還沒有捂熱,遼寧與吉林便被曝出了“以陳糧充新糧”的“糧耗子”新聞,。
消息甫出,,國家糧食局即刻火速組織調查,并在4月19日宣布除嚴肅督辦對央視日前曝光的遼寧,、吉林有關企業(yè)進行徹查外,,還將把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收儲的政策性糧食庫存作為今年國家糧食庫存檢查的重點。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yè)咨詢有限公司資深分析師馬文峰向記者表示,,這次事件無疑是敲響了警鐘,,即現(xiàn)行糧食收儲制度已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刻,“當務之急是改變現(xiàn)行糧食收儲制度,,實行目標價格改革”,。
央視曝光“糧耗子”把戲
央視記者臥底吉林、遼寧三個多月,,揪出中儲糧幾家糧庫“以陳糧充新糧”的“糧耗子”把戲。
據央視《焦點訪談》4月17日報道,,記者根據糧商實名舉報,,赴遼寧、吉林等地調查發(fā)現(xiàn),,當地一些中儲糧糧庫和糧商相互勾結,,用陳糧頂替新糧賺取差價,每噸達700元,,若買2萬噸,,差價可達千萬,從業(yè)10年的糧商更是透露,,“陳糧變新糧在業(yè)界已不是秘密”,。
而此時距遼寧,、吉林兩省獲得國家糧食局頒發(fā)的“2014年度全國糧食質量安全監(jiān)管工作優(yōu)秀單位”稱號,僅一個月,。
事件曝光后,,國家糧食局火速組織案情調查,要求正在進行年度糧食庫存檢查的各省區(qū)市糧食部門,,都要高度聚焦,、嚴厲查處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過程中的買陳抵新、先收后轉,、低收高轉等各種轉圈糧問題,。
4月18日,國家糧食局核查工作組趕赴兩省現(xiàn)場督辦,。
昨日(4月19日),,國家糧食局又下發(fā)通知,表示除嚴肅督辦對媒體日前曝光的遼寧,、吉林有關企業(yè)進行徹查外,,還將把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收儲的政策性糧食庫存作為今年國家糧食庫存檢查的重點。
除了糧食監(jiān)管系統(tǒng)之外,,案件的另一中心角色——中儲糧,,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擁有多達346家直屬糧庫以及更多代理糧庫,、承擔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任務的中儲糧,,其系統(tǒng)內已經爆出多起套取國家資金、損害農民利益的案件:2013年被檢察機關在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tǒng)挖出110名“碩鼠”,、進口轉基因油菜籽摻入中儲糧臨儲庫存,;中央巡視組也指出,中儲糧存在著“基層腐敗案件高發(fā),、多發(fā)”等問題,。
“實際上,如果進行徹底檢查,,估計半數糧庫都會被查出各種問題,,或者說,打擦邊球的灰色地帶”,,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政策性強過市場性,缺乏市場競爭,,并且花的都是國家的錢,;另一方面權力在手,不敢明犯的,,總有敢打擦邊球的,。我甚至見過有人把那些不會搞錢的糧庫主管稱作‘笨蛋’”,。
中央調研糧食流通
馬文峰坦言,該起案件的背后,,折射出改革國家糧食收儲政策已迫在眉睫,。
“我已寫過多次內參,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將糧食的目標價格改革納入考慮,,改革當前糧食收儲的現(xiàn)狀”,,馬文峰告訴記者,“十多年前,,我們剛剛加入世貿組織[微博]的時候,,那時我們國內糧食生產成本與糧價都低于國際水平,在那個時候,,實行糧食收儲政策是合適的,,不僅保護了農民利益,更可起到穩(wěn)定糧價,、穩(wěn)定社會經濟運行的效果,。但如今我國的經濟運行態(tài)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糧食生產成本和價格逐年上升,,當前現(xiàn)行的糧食收儲制度已經落后,、不合時宜”。
在我國,,現(xiàn)行糧食儲備體制是以政府儲備為主,,中儲糧是主要操作者,而這種儲備體制下,,儲備規(guī)模大,,意味著管理難度也大,尤其是在當前糧價與糧食生產成本雙雙上漲的壓力下,,再嚴格的管控措施,,也難以截住伸向灰色利潤的手。
中央業(yè)已對糧食流通現(xiàn)狀展開了調研,。
3月30日,,由全國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國帶隊,到國家糧食局專題調研糧食流通和糧食立法工作情況,。調研期間,,陳建國表示,,為更好地發(fā)揮糧食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jié)作用,,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創(chuàng)新糧食流通方式,,提高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統(tǒng)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迫切需要通過立法,,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法律制度的堅強保障�,!爱斍凹Z食生產成本與收儲價格如此之高,,會整體推高當前社會經濟運行的剛性成本”,馬文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務之急是進行現(xiàn)行糧食收儲體制改革,,縮小糧食收儲規(guī)模,放掉一些不合規(guī)范的糧庫,,引入市場機制,,以目標價格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