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里,米飯是主要的食物之一,。自1976年第一臺國產電飯煲誕生以來,,做飯就變得簡單、方便起來,。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電飯煲生產國與消費國,,每百戶城鄉(xiāng)居民家庭的電飯煲保有量超過100臺。對于不少家庭而言,,電飯煲是每天必須使用的電器,,在選購時功率大小與能效等級都是重要參考因素。
2015年1月,,《消費者報道》對占據市場主流份額的SKG,、飛利浦、美的,、九陽,、蘇泊爾、三角牌和松下等7品牌智能電飯煲的能效項目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SKG一款標稱為二級能效的電飯煲存在虛標情況;飛利浦電飯煲的實測保溫能耗則與標簽不符。
SKG,、飛利浦實測能效與標稱不符
電飯煲煮飯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加熱,,在國標GB
12021.6-2008《自動電飯煲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中,,電飯煲的熱效率是評定電飯煲能效等級的重要指標。
熱效率越高,,電飯煲就更省電,。在本刊送檢的3款二級能效產品中,松下DE-SR153電飯煲的熱效率實測值最高,,為85.19%;而4款三級能效電飯煲中,,九陽JYF-40FE05的熱效率最高。

根據國標中的電飯煲能效規(guī)定,,能效等級為二級的電飯煲熱效率需達到83%,。本刊此次送檢的兩臺SKG2170電飯煲樣品標稱能效為二級,然而其熱效率實測值為82.66%,,未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就這兩臺檢測產品而言,僅能評定為三級能效產品,,存在能效虛標的情況,。
從普通加熱型電飯煲到智能微電腦型電飯煲,功能越來越多,,也讓做飯更方便省時,。一些具有預約煮飯、保溫功能的電飯煲,,能讓上班族一回家就可以立刻吃上熱氣騰騰的米飯,。那么,這7品牌電飯煲的保溫功能哪個耗電量更少呢?
此次檢測結果顯示,,7品牌電飯煲的保溫能耗大多在20至30瓦/小時,,而飛利浦HD3035電飯煲的保溫能耗最高,為31.37瓦/小時,,略大于其產品標稱值,。對此,飛利浦優(yōu)質生活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徐華回應本刊稱,,這款電飯煲的保溫能耗數據來自于2011由國家電器能效與安全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保溫能耗的測試結果為25.4瓦/小時,。
廣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電器安全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姜華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造成本次測試結果與標稱值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實驗室的測試環(huán)境溫度不同,。不過,,即便如此,這7款電飯煲的保溫耗電量也并不高,。如果按每天保溫1小時計算,,每月的保溫功能耗電在1度左右。
標簽多為標準值,實際能效難知
產品標簽是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了解產品真實狀況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在本次的電飯煲檢測中,大部分受測樣品的能效標簽未能給消費者提供最為真實的信息,。
在7個品牌的電飯煲中,,部分產品的標稱熱效率及保溫能耗與國標限值一致(如上圖)。但事實上,,幾乎所有受測樣品的能效項目實測值均優(yōu)于標稱值,,其中5個品牌電飯煲的實測保溫能耗僅為標稱值的一半左右。
根據國家發(fā)改委,、質檢總局和認監(jiān)委公布的《自動電飯煲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guī)則》4.4要求,,熱效率、待機能耗和保溫能耗應依據國標的現行有限版本和檢測報告確定,。對于和標稱不符的情況,,姜華認為,不排除部分生產企業(yè)為了規(guī)避產品抽檢所出現的風險,,把產品能效項目標注為標準限值,,以避免產品抽查中出現實測值與標準不符或低于標稱值等情況。
對于這一說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備案技術部家用電器組工作人員劉艷平表示認同,。她告訴記者,“雖然消費者不能從標簽上得知真實的測試情況,,但通常來說實際能效表現優(yōu)于實測值”,。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檢測中九陽JYF-40FE50電飯煲的實測熱效率為84.28%,,達到二級能效標準,,而該產品的標稱能效等級為三級。劉艷平認為,,部分生產企業(yè)對產品多次實測的數值是否能達到同一等級沒有把握,,所以在標稱時進行降級處理,為的是使每次產品檢測都能達標,。不過,,九陽公司的技術部工作人員對本刊回復,將該產品定位為三級能效,,是由產品定位,、競爭優(yōu)勢等因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