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十國貿易部長3月1日呼吁進一步消除非關稅壁壘以促進地區(qū)內貿易,,推進東盟一體化建設,。 2月28日,東盟十國的部長們在馬來西亞東北部城市哥打巴魯開始了為期兩天的會議,,就進一步加強東南亞國家經濟大融合,,于今年年底正式完成東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具體措施進行了討論,。 據與會人士介紹,這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討論有關成立東盟共同體所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措施,,以便于今年4月底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東盟國家首腦會議做出相關決定。 與會部長3月1日發(fā)表聲明,,預計2015年地區(qū)經濟增長率將為5.1%,。聲明指出,經濟增長的支撐因素包括“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歐元區(qū)和日本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原油跌價帶動地區(qū)內需”,�,?紤]到產油國馬來西亞和文萊,聲明還發(fā)出警示,,指出“原油跌價可能會影響進口收入和政府財政收入”,。 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東盟主席國馬來西亞的國際貿易與工業(yè)部長慕斯達法表示,,為了在2015年底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成員們已經界定了69項非關稅壁壘,并且解決了其中45項,。 東盟國家擁有6.25億人口,。東盟十國一直致力于進一步促進東盟內貿易,打造一體化市場,,使貨物,、服務、投資,、勞動力能夠在成員內自由流動,。據統(tǒng)計,2013年,,東盟成員內的貿易額達到6086億美元,,比2008年東盟一體化藍圖描繪之初創(chuàng)紀錄的4581億美元猛增了32.9%,約占該地區(qū)貿易總額的24.2%,。 東盟商業(yè)咨詢委員會主席穆尼稱,,東盟國家的經濟界對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持樂觀看法。他認為,通過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設,,東盟國家將具有比較統(tǒng)一的市場和商品生產基地,,從而使商品、投資,、人才更加自由流動,。穆尼表示,東盟共同體的建設必將增強東盟作為一個區(qū)域整體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過,,建設東盟經濟共同體還面臨許多挑戰(zhàn),比如東盟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沒有統(tǒng)一的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等。從工商業(yè)界看來,,由于需要降低或取消關稅,,在東盟共同體的建設過程中,也會給一些國家的中小企業(yè)帶來巨大沖擊,,因此東盟國家需要為中小企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更好措施,。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關稅等傳統(tǒng)的貿易壁壘正逐步淡出國際貿易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和約束,;相反,,以技術法規(guī)、技術標準,、認證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貿易壁壘卻日益突顯,,成為貿易壁壘的主導形式。 從東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進程看,,圍繞東盟經濟共同體撤銷地區(qū)關稅的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到2015年,東盟成員內97.3%的貿易產品已經實現了自由貿易,。因此,,今年的任務將轉向消除非關稅壁壘,比如簡化海關程序,,協(xié)調各成員間的標準,,加大服務和貿易便利化的力度等。部分國家指出,,目前存在“過度的產品檢查”,、“產品標簽必須使用當地語言”等非關稅壁壘。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隱性壁壘也同樣存在,,并且制約著雙邊貿易,。 馬來西亞的國際貿易與工業(yè)部長慕斯達法說,東盟和六個地區(qū)伙伴——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和韓國之間的貿易協(xié)定有望于今年年底取得成果,。 對于此次會議上的進展,有評論認為,,這不一定意味著東盟經濟一體化就一定能在2016年1月1日前完成,,不過卻給這一地區(qū)經濟一體化添加了強烈的正面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