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團費“卷土重來”,、黑導游屢禁不止,、不文明旅游依然凸顯,至今年10月1日,,旅游法實施已有一周年,,記者調查發(fā)現,,旅游業(yè)仍存亂象,。專家認為,各地應結合實際,,出臺包含監(jiān)管機制,、處罰方法等在內的詳細實施細則,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超低團費“卷土重來” 條款模糊旅客難維權
合肥至海南5日線路,,曾一度低至1000元,,去年“十一”新法實施之初,漲至3000元以上,,但今年“十一”,再次降至2000元左右,,節(jié)日后報價更低,。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旅游法剛出臺時,大型旅行社由于放棄超低價團業(yè)務量大幅下滑,,而小作坊旅行社反而訂單爆滿,一定程度上刺激整個行業(yè)的低團費死灰復燃,。
低價團的無序回歸導致誘騙購物“卷土重來”,。4月初,安徽省黃山市市民倪軍(化名)以800元超低價報名云南旅游團,,旅行社在行程單上注明會去3個購物點,,并在出發(fā)前讓游客簽訂了自愿去購物點的承諾書,但實際上這趟旅程中倪軍被“帶”去的購物點遠多于此,。
倪軍回憶說,,一路上導游就在極力“宣傳”當地玉鐲,,后以車子檢修為借口在一家玉石購物店停留了一個半小時,,在店員與導游的力勸下,,倪軍以3萬元買回一個玉鐲,�,!盎氐郊液团笥呀涣鞑胖溃@種宣傳已經成為導游慣用伎倆,�,!�
“旅游法中 不合理 誘騙
等表述很難明確界定,需要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但目前多地尚未出臺,,導致監(jiān)管乏力,。”廣東財經大學旅游管理與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偉強分析認為,,加上游客權益保護意識普遍缺位,,往往旅行社提供的合同樣本,,拿過來就簽,,但這種模糊的合同條款難以事后維權,。
他建議,地方制定配套政策時要加大保護游客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明確首先行程單中一定不可以有“購物場所”等文字出現,;其次如果游客有購物需求,,雙方應簽訂補充協議,但必須清晰注明購物點名稱,、產品特色,、停留時間,、購物次數等;此外還應規(guī)定什么叫指定購物點,、擅自增加景點如何賠償,、旅行社的告知義務包含哪些,。
“黑導游”屢禁不止 懲罰機制效果甚微
節(jié)日出游高峰期,各地頻頻曝光“黑導游”事件,。公開報道顯示,,北京“黑導游”不僅上車重復收費、途中引導購物,,還虛假宣傳旅游地,,將游客帶到居庸關稱這就是八達嶺。而在山東,,游客小張沒有進自費景點被黑導游“甩客”,,但由于出行前未簽訂合同陷入維權困境。
“不買東西就給臉色看”,,合肥市市民張星辰是一名職校教師,,利用暑假去云南自由行,其間,,在所住的民宿報名蒼山洱海一日游,,沒想到卻遭遇種種不順心,“我們報團價格是每人150元,,同車有的是每人80元,,導游給的價格非常混亂。從上車開始,,導游就不停訴說自己多么不容易,,要大家照顧她的工作,剛開始大家不買東西,,便給臉色看,,說粗話,直到全車人都買了東西,,她才語氣緩和,。”
國慶前夕,,在安徽省九華山風景區(qū),,三三兩兩的本地小巴車停靠在游客集散中心附近,,當看見有外地牌照車駛入,便有人湊近詢問是否需要住宿及超低價導游,。但這些人很少持有導游證,,多是景區(qū)發(fā)放的“講解證”,,有的甚至沒有任何證件,。在景區(qū)內開飯店的吳大姐說,“私自拉活的黑導游們往往只帶游客進指定購物店買東西以謀取回扣,,一盒十元的香敢賣六七十元,。”
“真的是屢禁不止,,罰了錢教育后,,沒幾天這些黑導游又回到景區(qū),,和執(zhí)法人員打 游擊戰(zhàn) ,。賺得多,,不怕罰,�,!蹦硣�5A級旅游景區(qū)工作人員徐音說,。
張偉強認為,,黑導游屢禁不止,,是因為目前以經濟罰款為主的懲罰機制效果甚微,,他建議針對不同類型的黑導游加大懲處力度,對于“業(yè)界人士”,,要健全旅游行業(yè)信用機制,,將投訴進行社會曝光,,一旦查實便上黑名單,規(guī)定若干年內不準進入行業(yè),;對于“非業(yè)界人士”,,若侵權性質惡劣,,以詐騙罪等進行刑事處罰。
“隨手丟”“隨處毀” 不文明旅游依然凸顯
“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guī)范,。”旅游法不僅僅約束了經營者,,也對旅游者的責任作出明確規(guī)定,。
然而時隔一年,“隨意拍”“隨手丟”“隨處毀”的不文明現象依然隨處可見,。在安徽省宣城市謝朓公園,,一組游客攀爬當地歷史名人謝朓雕像的照片被不少網友指責“實在太不像話”,;在廣西桂林市園博園景區(qū),游客不顧“請勿入內”警示牌,,闖入盛開的格�,;ɑǖ乩锱恼�,,一些花地被踩得光禿禿;在西安鐘樓廣場,,一些停留休息的游客吃完冰棍等零食,,肆意將包裝袋等丟棄在廣場路面,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在景區(qū)格外扎眼,。
“雖然旅游法明確規(guī)定游客要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guī)范,,但沒有明確,如果出現不文明行為該怎么辦,,而且游客人數眾多,,對于景區(qū)而言,,存在取證難,、執(zhí)法難的尷尬,。更多只能通過景區(qū)內的工作人員和廣播提醒和勸阻,。”徐音說,。
安徽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李經龍分析指出,,目前國內旅游環(huán)境保護教育,,主要依靠部分景區(qū)制定的警示牌,,處罰金額難以形成威懾力,。同時,,這種警示性辦法過于生硬,,如果游客無法認識保護景區(qū)的重要性,,將容易引起其反面情緒,出現故意破壞的行為,。
張偉強建議,,可借鑒國外經驗,,處罰旅游不文明者做義工、志愿者,。
此外,,專家認為,地方制定細則時,,要將旅行社和導游作為促進游客文明旅游方面的重要“抓手”,,完善旅游團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強化導游、領隊在旅游過程中對游客文明行為的提醒責任,。
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旅游法剛出臺時,,大型旅行社由于放棄超低價團業(yè)務量大幅下滑,而小作坊旅行社反而訂單爆滿,,一定程度上刺激低價團死灰復燃,,從而使誘騙購物“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