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酒店集團(下稱“洲際”)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昨日(6日)有消息稱,,洲際在北京的16家高端酒店,,除了9家獲政府正式評星外,未評星的部分酒店在其官網(wǎng)也標著“五星級”標志,。對此洲際表示,,其在官網(wǎng)上的五星級標識是“消費者滿意度評分標志”。
業(yè)界指出,,酒店掛牌五星級必須經(jīng)過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委員會(下稱“星評委”)認定,,此過程冗長,有些酒店等不及獲評或其實并未參與評定,,但為招攬客源而自稱“五星級”,。
自稱“五星”
記者昨日登錄洲際的官方網(wǎng)站,看到其麾下大部分定位高端的酒店下都標注著五顆星或四顆星的標記,。比如“悠唐皇冠假日”,、“臨空皇冠假日”等酒店介紹都有明顯的上述“五星標志”,這些標志與星評委所頒發(fā)的五星級飯店標志十分相似,。據(jù)悉,,查詢北京市旅游委公布的《北京星級飯店名單》時可發(fā)現(xiàn),上述酒店并未出現(xiàn)在名單之列,。
資料顯示,,北京目前有16家洲際高端酒店,,其中只有9家評星,,未評星酒店數(shù)量近半,
如北京朝陽悠唐皇冠假日,、北京臨空皇冠假日酒店等并未評星,。然而這些并未獲得正式評星的酒店卻在其官網(wǎng)上標注著醒目的五星圖標。
對此,,洲際方面的說法是,,官網(wǎng)上的五星標志是消費者滿意度評分標志,并非酒店的星級標志,。但不少業(yè)者認為洲際此種解釋頗為牽強,。
“差不多從1998年起,我國開始實施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制度,,等級是從一星級到五星級,,但由于三星級以下酒店基本不太被關注其星級狀況,加上經(jīng)濟型酒店進入市場,,因此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三星級,、四星級和五星級酒店,全國各地都有星評委,,星評委就是負責通過對硬件和軟件等各方面考察來評定酒店的星級,。這個過程非常冗長,,首先是酒店要申請星級評定,然后星評委有一套非常細化和完整的評定標準,,包括餐廳的數(shù)量,、風格、游泳池,、停車場等,,星評委的工作人員根據(jù)這套標準明察暗訪被評定酒店,若發(fā)現(xiàn)問題還要反饋整改,。通常一家酒店從申請到獲得五星級資格并掛牌至少要2~3年時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曾經(jīng)參加諸多星級飯店評定的上海市星評委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上述星評委負責人看來,并未獲得正式的評定就自行在官方網(wǎng)站加上五星標識的做法非常不妥,,這會給顧客造成誤解,。
酒店混淆概念的商業(yè)目的
資料顯示,經(jīng)評定達到相應星級標準的酒店,,由全國旅游酒店星級評定機構頒發(fā)相應的星級證書和標志牌,。星級標志的有效期為3年。未經(jīng)旅游主管部門評定核準,,任何賓館酒店不得使用有關星級的稱謂和標志,,相關單位更不能濫標星級。
“相信酒店業(yè)者都應該清楚上述規(guī)定,,但如今依舊有不少酒店自稱是五星級或四星級,,其實并未獲得正式的星評委認定。首先是因為星評委的評定過程很冗長,,有些酒店等不及評定結(jié)果出來就自行標了,。中國游客還是非常看重星級概念的,,尤其是一些旅游團的客人,,一般都會問入住的是幾星級的酒店,這與報價有直接關系,,為了提升報價,,吸引客人,于是一些酒店還未獲得正式的評定就想打擦邊球,,自稱自己是五星級,。”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指出,甚至有些酒店為了凸顯自己高端而標榜自己是“六星級”或“七星級”,,但其實這些“六星級”和“七星級”都是不存在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隨著個性化酒店越來越多,,且在“三公消費”受限后五星級酒店生意反而難做,,因此越來越多的酒店并不參與星級評定。個性化酒店在硬件設施上會有特別設計,,并不十分符合星評委的標準星級評定要求,,而“三公消費”受限后,更是讓五星級酒店的餐飲,、客房生意一度大幅下滑50%以上,。
既然掛牌五星級酒店已經(jīng)不如以往“吃香”,那緣何洲際還要在其官網(wǎng)上打“五星級”擦邊球呢,?
“在2013年,,上海高端四星級和五星級酒店評定申報量大降80%——從以往每年約10家降至2家。因此可以想象很多國際酒店集團其實目前都放棄了對新酒店項目的星級評定申請,。這或許也是洲際的部分酒店其實并未獲得星評委正式評定的原因之一,。但依舊回到消費者心態(tài),人們看到那些知名酒店品牌,,總會問這是五星級嗎,?于是為了攬客,并未參與評星的業(yè)者便稱自己是五星級,,當然業(yè)者會有自己的一套解釋,,比如稱這個五星級是指服務、顧客滿意度,、部分豪華設施等,。但其實只要不是星評委正式認定的五星級,,酒店方都不應該在任何場合做五星級標識混淆概念,。”上述星評委負責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