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為對流動人口具有包容性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街道一景,。記者 趙長春
攝 |
芬蘭地處北歐,,是一個只有540萬人口的小國。近年來隨著外國移民,,特別是鄰國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移民涌入,,外來人口已接近20萬,占其總人口的3%,。面對外來人口帶來的諸多問題,,芬蘭制定了《移民融入法》和相關政策規(guī)劃,幫助移民盡快融入當地社會,。
因勞動力短缺歡迎外來移民
芬蘭內政部移民司官員松婭·海麥萊寧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目前約有20萬有外國背景的人住在芬蘭。移民群體主要來自鄰國俄羅斯(約4萬人),、愛沙尼亞(約3萬人)和瑞典(約1萬人),。此外,還有來自索馬里(約6000人),、伊拉克和阿富汗(各約3000人)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
上世紀90年代初,,芬蘭政府出于人道主義原因,接受難民及尋求庇護者,,開始有大批外國人進入芬蘭,。而目前,約30%的移民來芬蘭是為了家庭團圓,;第二大群體是學生,,占移民人口的25%;第三大群體是來工作的人,,約占20%,;還有就是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約占10%,。
芬蘭政府移民政策的出發(fā)點是歡迎移民,,重點是引進有技能的勞動力移民,以填補國內的勞動力短缺,。同其他歐盟國家一樣,,芬蘭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困擾。二戰(zhàn)后生育高峰出生的人接近退休年齡,,將有很多人在未來幾年退休,,需要外來移民不斷加以補充。目前在服務行業(yè),,很多公交車司機和護士都是外來移民,。
松婭·海麥萊寧說,芬蘭政府目前正在采取更為有效和積極地融入政策,,確保那些來到芬蘭永久或長期居住的外來移民更好地融入芬蘭當地社會,。
制定移民融入法建立多語種信息庫
早在1999年,芬蘭就制定了《移民融入法》,,規(guī)定為剛到芬蘭的外來移民提供盡可能多的用其母語發(fā)布的各種信息,,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等。
根據《移民融入法》規(guī)定,,每名外國移民在到芬蘭的最初三年中,,可以到當地的職業(yè)介紹所,在就業(yè)顧問的幫助下,,或到社會保障機構,,在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下,制定一份“融入社會計劃書“,。此外,,根據《移民融入法》及芬蘭憲法,在芬蘭居住超過兩年的移民,,就能擁有參與地方選舉的權利,。
2011年9月,新版《移民融入法》開始生效,,進一步規(guī)定,,要讓每個人都能與職業(yè)介紹所以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員見面,獲得初步服務,。還規(guī)定,,每個地方政府均需制定融入政策規(guī)劃及措施,確保各城鎮(zhèn)的職業(yè)介紹所及所有居民歡迎移民,,并幫助他們找到融入芬蘭社會的方式,。
此外,芬蘭內政部,、教育部和社會保障機構還共同出資,,專門建立了信息庫,為住在芬蘭或打算移居芬蘭的移民提供信息服務,。該信息庫網站用芬蘭語,、瑞典語、英語,、俄語,、愛沙尼亞語、法語,、索馬里語,、阿拉伯語等15種不同語言發(fā)布關于芬蘭社會的綜合信息,包括關于居留許可,、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服務以及芬蘭社會、文化,、宗教及業(yè)余生活等基本信息,,幫助移民安家落戶。
為外來移民提供語言和技能培訓
外來移民容易受到種族歧視和不公正的對待,,這在西方國家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盡管芬蘭的憲法、勞動合同法和男女平等法都明文禁止各種歧視行為,,保障人們在尋找工作時不因為膚色,、國籍而受到歧視,但芬蘭雇主常以芬蘭語語言能力欠缺為由,拒絕外來移民求職者,。目前,,芬蘭全國的失業(yè)率為7%至8%,而移民的失業(yè)率是這個數字的3至4倍,,即25%至30%,。外來移民主要從事低薪行業(yè),如餐館服務,、清潔,、公交車司機、地鐵司機和護理等服務行業(yè),。
為落實外來移民的安頓工作,,消除不平等歧視,解決移民就業(yè)問題,,芬蘭政府于2001年3月通過了一項反對種族歧視的行動計劃,,以保證外來移民在工作中享受平等待遇。
海麥萊寧說,,學習芬蘭語是外來移民融入芬蘭的關鍵一步,。“芬蘭語不是一種容易學的語言,。我們要為新來芬蘭的移民提供與融入芬蘭社會有關的培訓,,關鍵是語言培訓。每個來芬蘭的人,,無論是難民,、尋求庇護者、移民都能免費得到這種培訓,,要幫助他們找到工作或自己創(chuàng)業(yè),。”
在芬蘭有關當局采取各種就業(yè)措施,,許多外來移民經就業(yè)培訓后順利進入當地勞動力市場,。目前,移民在芬蘭創(chuàng)辦的公司也開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