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浙江,、湖南,、北京、廣西等地調查發(fā)現(xiàn),,分稅制財政體制在運行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財力相對集中在中央,,事權分散在地方,導致一些基層政府為應對各項發(fā)展目標而不堪重負,;中央一些部門財權過大,、專項轉移支付比重過高的問題,造成中央調控偏離均衡地區(qū)差距的初衷,,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不滿,;公共財政使用中普遍缺乏有效監(jiān)督,又加劇了這些矛盾的產生,。
地方干部反映財權事權不匹配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研究室主任馮鍵認為,,分稅制財政體制中事權劃分最大問題是:財力相對集中在中央、省級,,事權分散在基層,,大量的具體支出責任主要落在了縣市基層政府身上,,而基層政府可支配財力又很少,,形成責任在基層、財權在上級的不合理局面,。
“財權和事權最不匹配的地方就是教育,。”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縣長雷高飛說,,全縣397所學校,,必須拆除重建的D級危房近9萬平米,加上學校其他設施建設,,匡算一下至少投入要達到2.4個億,。“中央,、省給我的學校房屋維護費,、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加起來總共收入不到2000萬元,。兩千萬要干2個多億的事情,,客觀上很難全部完成,。”
一些沿海經濟發(fā)達縣市財政支出同樣不堪重負,。浙江省樂清市2009年財政收入59億元,,在過去的五年,該市可用財力年均增長14.8%,,但地方財力年年入不敷出,,且人均財政支出2215元,還不到浙江省平均數(shù)的一半,。
為什么財政蛋糕越做越大,,自己卻越吃越少、越來越“窮”,?樂清市委書記潘孝政說,,樂清外來人口有70萬。去年樂清地方可用財力用于教育支出的占到一半,,近14億元,,外來民工子女教育支出占到其中的25%。
“中央對欠發(fā)達地區(qū)關注是對的,。但財權事權要統(tǒng)一,,中央應該把這筆義務教育轉移支付我們這里來,而事實是,,我們上交了財政收入,,中央教育轉移支付款給了中西部人口輸出地,孩子們上學卻到了東部,,我該交的交了,,還要追加責任,造成了實際上的‘重復轉移支付’,�,!薄�
馮鍵說,按照國務院關于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中央財政除了保障本級支出外,,主要承擔均衡各地區(qū)財力的責任,而不應具體安排大量屬于地方責任的項目,。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大量地方性的支出項目由中央決策、地方執(zhí)行,,“中央點菜,、地方買單;中央出錢,、地方配套”加劇了地方財政收支矛盾,。
“有限的財力用到國家項目‘配套資金’上了,。”地處西部的柳州市柳城縣縣長牛繼昌介紹說,,前年柳城爭取了1.3億元的水利項目,,卻要承諾3000萬元配套資金,逼得這個財力捉襟見肘的農業(yè)縣縣長“一天到晚琢磨著如何拆東墻補西墻”,。
“部門割據(jù)”影響中央調控效果
湖南省省長助理,、財政廳長李友志認為,如果說1994年前分稅制改革目標主要解決地方“割據(jù)”的問題,,那么當前要完善分稅制主要是解決“部門割據(jù)”的問題,,“由于中央專項轉移支付過多、中央管錢的部門過多,,導致資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跑部錢進’,,還滋生腐敗,。”
全國人大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數(shù)額達到12359億元,,占全國轉移支付的52%。大量專項轉移支付由中央有關部門安排下達具體項目,。
“國家財政去年給了湖南1000多個億,,大部分是專項,省級以下只有配套的權力�,,F(xiàn)在上面批資金,,建文化站也管,建派出所也管,,建法庭也管,,還要查這些資金的去向�,!崩钣阎菊f。
湖南祁東縣歸陽鎮(zhèn)黨委書記周才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倒苦水,。該鎮(zhèn)黨委政府辦公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的,,但鎮(zhèn)“七站八所”在中央一些部委自上而下的督促下,紛紛大興土木,�,!拔幕巨k公樓在建,司法所辦公樓建好了,,計生樓要新建,,有的所就一兩個人,,非要造一棟樓,上面還要求有紅外線水龍頭,,手一伸就出水,,一千多元一個,光這筆就花了幾千元錢,。上面只給了8萬元,,鄉(xiāng)鎮(zhèn)‘配套’的錢要花幾十萬元,鄉(xiāng)鎮(zhèn)哪來這么多錢,?”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財政廳預算處處長王代玉說,,專項越多、配套越高,,范圍越窄,,中央部委對下面情況不了解,專項轉移支付現(xiàn)在什么都有,,有的同一個項目,,幾個部門一起給錢,很混亂,;有的像邊防哨所建設這樣的燃眉之急項目,,卻要不來錢。
一些基層政府部門為爭取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層層向上級匯報,,甚至直接進京反映情況,成本很高,。一些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不夠透明,,很容易滋生腐敗。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宏觀經濟室主任梁鵬說,,現(xiàn)在清理各地駐京辦很難,,因為大量財權都集中在中央部門,各地必須來跑才能爭取資金,。
浙江省財政廳總預算局副局長倪學軍說,,當前分稅制要完善,就要控制這些“分錢的部門的權力”,。李友志提出,,應該“加大兩個力度,減少兩個環(huán)節(jié)”——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力度,;減少部門環(huán)節(jié),,減少審批環(huán)節(jié)。
財政監(jiān)督缺失為科學發(fā)展埋下隱患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各地政府在財政資金使用上,,普遍存在財政監(jiān)督缺失,、財政預算不嚴肅的問題,很多是地方領導拍板說了算,,根據(jù)領導意思調預算,。
廣西柳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正義當過多年縣區(qū)一把手,他深有感觸地說,,財政預算缺乏監(jiān)督,,說白了還是“一把手說了算”的現(xiàn)象。整個大的盤子,,是在人代會上確定的,,但政府權力太大,地方人大很難監(jiān)督,,連人大自己的經費劃撥都要看政府“臉色”,,每年預算的一套報告數(shù)字,行的又是另外一套,。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金融辦主任趙德明認為,,“如果沒有嚴格的財政監(jiān)督,走科學發(fā)展道路基本上是空對空的,�,!�
關于財政監(jiān)督和財政公開,基層縣市一級黨政領導普遍認為,,公開目前只能在大預算,、大項目、大筆支出方面讓老百姓明白,,他們的稅收用到哪里去了,,政府有沒有亂花錢,但是,,現(xiàn)階段公開不可能做得很細,。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宏觀經濟室主任梁鵬說,財政民主化是一種必然的選擇,。近幾年逐漸放開了,,但各級領導從心態(tài)上沒做好準備。近些年一些地方嘗試推進財政公開,,但財政部門感覺給自己添了很多麻煩,,公布的越多,大家的質疑越多,,壓力非常大。
湖南省省長助理、財政廳長李友志認為,,如果行政或政治體制不改革,,財政改革就難以深化。比如,,行政審批權太大,,部門就不會放權,資金就會“專項化”,;還有涉及到官員腐敗,、群眾呼聲高的“三公”能不能公開?也必須有系統(tǒng)化的考慮,。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基層在財政公開監(jiān)督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浙江省溫嶺市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推行“參與式預算”,,就是鎮(zhèn)政府初步確定財政預算后,,由人大代表來提意見,要通過人大代表參與的“民主懇談會”后才能排出最后方案,,人大代表還可以五人以上聯(lián)名提出“預算修正議案”,,以此糾正政府編制預算的失誤。溫嶺市一位領導說,,實施參與式預算,,使預算審查由形式上的審查轉變?yōu)閷嵸|性審查,鄉(xiāng)鎮(zhèn)人大代表的職權由“虛”轉“實”,,預算就由“軟”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