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見李大宵先生,,但知道他是個踏實而有主見的人,。不要以為這只是泛泛夸獎,在各種利益的逼迫下,,證券市場能堅持主見的研究者不多,。
看看李大宵先生的履歷,人們會誤以為他只是個出色的預言家——2000年中期提出“摘荔枝”,,2005年中期提出“播種”,,2006年提出“不拔青苗”,2007年提出“摘熟蘋果”,,2008年提出“保護勝利果實”,,2009年融冰之旅已經啟程,2010年融冰之旅需要堅持,,2011年融冰之旅漸入佳境,。
任何事情回頭分析容易,做出預言難,。事后分析體現的是后見之明,,事前分析并且準確預言體現的是對于市場規(guī)律、對于現實狀況的把握,,更容易被臭雞蛋與爛番茄襲擊,。
每個投資者都會背誦“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但什么時候到了該貪婪的時候,,是在滬綜指4000點貪婪,還是跌到3000點時貪婪,,各花入各眼,。因此,盡管李大宵先生在證券市場有著良好的聲譽,,人們依然將信將疑,因為人性在任何時候都是貪婪與恐懼并存。
2009年的融冰之旅寒氣逼人,,2010年提出融冰之旅需要堅持,,投資者狐疑不定,因為此時證券市場在融資,、再融資的逼迫下,,中國證券市場的表現在全球墊底,與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等國為伍,。
筆者堅信,,從長周期來看,李大宵先生是正確的,,作為體量龐大的經濟體,,藍籌股處于歷史估值底部,這與中國的經濟體量與發(fā)展成果不匹配,,也與中國活躍的民間資金不匹配,。中國證券市場未來將有一輪大飛躍行情,股市必然跑贏樓市,。正如日本與香港在經濟起飛之后都伴隨著證券市場的騰躍,。
從短周期來看,市場底部的信奉者將付出堅韌的代價,,甚至偶爾虧錢的準備,。理由很簡單,在2010年開始的緊縮周期中,,證券市場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從為銀行等大型企業(yè)補充資本金、到為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解決融資難,,甚至擠除資產價格泡沫,、抑制通貨膨脹,都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任務,。所以,,到了市場底部,什么時候能騰飛,,實在難料,。
來看看美國市場的先例。
美國證券市場完整地詮釋了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含義,。道瓊斯指數圍繞1000點爭奪了17年,。1966年1月18日,道指盤中最高觸及1000.50點,,直到1982年12月,,才成功翻越1000點,,并一直保持。其中1972年和1976年,,道指突破千點全部回落,。
另一場慘烈的道指萬點爭奪戰(zhàn)從1999年延續(xù)至今——自1999年3月16日首次盤中觸及10000點以來,道指先后63次突破然后跌破這一關口,;2010年6月29日,,道指報收于10138.52點,仍在萬點之間打轉,,道瓊斯指數的萬點爭奪戰(zhàn)遠未結束,。
雖然短期存在爭議,但李大宵先生的長期判斷基本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他是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夠榮辱與共,,攜手共度,,人生最可怕的有個施冷箭的朋友,在關鍵時刻出現,。就沖著李大宵先生每次關鍵時刻堅守理念,、甚至放棄眼前利益在所不惜,這樣的人,,就值得交,。
對于證券市場而言,李大宵先生具備最關鍵的素質,,一是對市場的熱愛,,二是勤奮與刻苦,三是一以貫之的邏輯,。
一次筆者與李先生共同出席東莞某個論壇,,一臉敦厚的他眉飛色舞講述證券市場規(guī)律,令人印象深刻,。這位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的人對于市場的無比熱愛,,他的表情、他論述的細節(jié)無法造假,,每天的閱讀與分析,,每天十幾個小時工作數十年,已經印證了他的刻苦,。
很多人相信天才存在,,所謂龍居于野而能一鳴驚人,這一套羅曼蒂克的調調在證券金融市場根本行不通,,沒有一個研究者可以離開市場數年不聞不問還能保持市場的敏感度,。職業(yè)精神必須體現在堅守中,,沒有對行業(yè)的熱愛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沒有對行業(yè)的熱愛與辛苦,,對市場的正確敏銳度很快會消失,。
同樣重要的是,李大宵先生的分析邏輯與框架從未改變,,資金流動性、估值,、行業(yè)分析等等,,并且要隨時根據市場變化更新變量與數據。說來容易做來難,,大道至簡,。一次分析錯誤,很多人會全盤推翻分析框架,,甚至希望有神仙推薦股票,,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分析、檢驗自己的分析框架,,這是平凡生活中的偉大,。本書是長期分析的結果,用一句話說,,浸淫了幾十年的市場化,,中國特色市場以及作者的品格盡在其中。
希望人人都能堅守,。
讀者肯定希望具體看到分析框架,,看到分析框架中體現什么樣的市場理論,體現作者什么樣的人品,,這不,,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