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要“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guī)劃”。12日,,在北京建銀大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委員向記者談了他對“頂層設計”的理解和思考。
改革要思考“農民高不高興,,牛高不高興,,土地高不高興”?
葉小文說,,“頂層設計”是一個工程學概念,本義是統(tǒng)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tǒng)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中國改革走到現(xiàn)在,,需要理性、需要統(tǒng)籌,、需要全局觀,,進行“頂層設計”。這是當今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決定的,。
我們30多年改革發(fā)展,,成就舉世矚目,但問題也日益凸顯,。爬上一座山可能需要10年,,從山上掉下來也許只需10秒。
要想舒舒服服地實現(xiàn)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是不可能的,。當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發(fā)生矛盾時,要敢于壯士斷腕,,為長遠發(fā)展犧牲一些眼前利益,。要做好“減法”,勇于放棄沒有效益的增長,下決心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下力氣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下狠勁消除“小而全”。
這個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部分,、一些方面不會高興,,甚至痛苦。這個轉變最后檢驗的標準,,從總體上看,,是生產要素更為合理有效的配置,從而在新的階段煥發(fā),、解放出更大的生產力,。
勞動者是諸項生產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要素,。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是否成功,,如果打個比方來說,最終要問一問“農民高不高興,?牛高不高興,?土地高不高興?”
“頂層設計”與“全民族的自覺”
談到“頂層設計”的挑戰(zhàn)在哪里,,葉小文說,,“頂層設計”字面含義是自高端開始的總體構想,“不能謀全局者不能謀一域,,不足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但其也是一種民主集中,是從若干的謀一時,、謀一域中科學抽象出來的,。“頂層設計”不是閉門造車,,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
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恰好是“頂層設計”呼應了來自基層的強大發(fā)展沖動,。這個沖動最早的萌芽來自安徽小崗村,,幾個農民蓋個手印——家庭聯(lián)產承包。小崗村的農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實際參與,、至少是切實推動了中國新一輪發(fā)展、改革的“頂層設計”,。
改革開放初期,,由于諸項改革措施的受惠面比較大,,社會動力與政府的牽引力緊密結合,帶動改革加速推進,。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利益分化進程加快,,在利益面前形成共識的困難越來越大,。“頂層設計”與“底層沖動”結合的難度自然也就加大了,。
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頂層設計”就是要自上而下,但必須要有自下而上的動力,,要通過社會各個利益群體的互動,,讓地方、讓社會及各個所謂的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
“如果能夠激發(fā)起來自基層的動力,,來自每一家企業(yè)、每一座城鎮(zhèn),、每一個農民,、每一個工人的動力,那么靠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什么坎過不去,。”葉小文說,。
“信仰重建”與“價值觀重構”
30多年經濟快速發(fā)展,中國富了,,但是人們也發(fā)現(xiàn),,社會變了。有人追問: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信仰缺失了,?
葉小文說,,共產主義信仰是一種科學信仰,怎么樣把科學信仰變成精神信仰,,這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在信仰問題上,也有個“頂層設計”與“底層沖動”有效結合的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一個科學的“頂層設計”,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既是國家,、民族整體的追求,,也是不同階層、群體的追求,,進而是每一個體,、每個公民的追求。
中華文化的基因里,,流淌著“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君子立于天地之間,就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文化的基因里,,滲透著“講信修睦”的理念,“禮之用,,和為貴,,天下之道斯為美”。這種“天下情懷”至高無上,、自上而下,。
葉小文說,“和諧理念”無處不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站得高,,高屋建瓴,;自下而上,落得實,,家喻戶曉,。今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可作如是觀,,如是行,。如果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頂層設計”,真正內化為全民族每一個體都從內心滋生的動力,,這才是無窮無盡的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動力,全面推動偉大深刻的社會變革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