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上市公司“深南電”跟高盛的全資子公司“杰潤”的石油衍生品協議戲劇性地提前終止,。雖然可能還會有后續(xù)的法律糾紛,,畢竟暫時避免了每月幾百萬美元的損失,,讓關心深南電的人松了一口氣。但是,,痛定思痛,,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深南電會在五年之后重蹈中航油的覆轍,?為什么高盛能在同一個陷阱里兩次獵殺我們的國有控股企業(yè)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對深南電同高盛簽訂的兩份協議進行分析來解釋我們的企業(yè)是如何走入深淵的�,!�
2008年3月12日,,深南電與杰潤公司簽訂了165723967102.11
和165723968102.11號合約的確認書,其主要內容如下:
1.第一份確認書:有效期為2008年3月3日-12月31日,,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當浮動價(每個決定期限內紐約商品交易所當月輕質原油期貨合約的收市結算價的算術平均數)高于63.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30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5美元/桶),;浮動價低于63.5美元/桶,高于62美元
/桶時,,公司每月可得(浮動價-62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于62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向杰潤公司支付與(62美元/桶-浮動價)×40
萬桶等額的美元,�,!�
2.第二份確認書:有效期為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個期權合約構成,,杰潤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下午6點前,,有是否執(zhí)行的選擇權。當浮動價高于66.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可獲34萬美元的收益(20萬桶×1.7美元/桶),;浮動價高于64.8美元/桶,低于66.5美元
/桶時,公司每月可獲(浮動價-64.8美元/桶)×20萬桶的收益,;浮動價低于64.5美元/桶時,,公司每月需要向杰潤公司支付與(64.5美元/桶-
浮動價)×40萬桶等額的美元。
事件曝光后,,媒體和一些專家抨擊深南電的交易不是套期保值,,而是賭博,稱這兩份協議為對賭協議,。雖然對于一個以發(fā)電為主業(yè)的上市公司來說,,參與賭博已經是一個巨大的、不容原諒的錯誤,,但僅就這兩份協議來說,,稱為賭博已經是將其美化了,因為更準確地來說,,這兩份協議是深南電的“死亡協議”,。
我們知道,,賭博是說雙方都有贏的可能,,公平的賭博是雙方的輸贏概率是相等的、賭注也是相等的,;不公平的賭博通常是一方贏的概率大一些或者贏的金額高一些,。而對深南電來說,同高盛簽訂的合約卻是只有輸,,沒有贏,。換句話說,石油價格上漲,,深南電一無所獲,;而石油價格下跌,深南電將會巨虧,。因此,,這不是賭博,這是送死,!
下面我們就詳細分析這兩份協議,,說明為什么這不是賭博而是“送死”�,!�
深南電與高盛一共簽了兩份協議,。第一份協議很簡單,就是如果石油價格高于62美元/桶,,深南電獲利,,反之,,高盛獲利。對深南電來說,,贏利最多不超過300萬美元,;對高盛來說,贏利最多可達數千萬美元,。用金融專業(yè)語言來說,,就是在2008年3
月到2008年12月期間,深南電每月送給高盛一個看跌期權,,作為對價,,高盛每月送給深南電一個看漲期權。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期權互換協議,。通過測算,,這兩個期權的價值基本相等,因此,,這個期權互換的價值為零,,雙方也沒有付給對方任何費用,因此,,合約是公平的,。
第二份協議就完全不一樣了,。這份協議規(guī)定高盛有權在2008年12月30日決定是否激活同第一份協議類似的另外一份期權互換合約,。這份期權互換同第一份期權互換表面上看基本類似,但是實際上完全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于第一份期權互換協議,,深南電是主動參與的;而對第二份協議中的期權互換,,深南電是被動的,沒有選擇余地,。高盛則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選擇是否激活第二份協議中的期權互換。只有當石油價格在2008年12月30日那天低于64美元/桶的時候,,高盛才會激活這份互換協議,,而在這時候,市場已經是一邊倒的局面,,深南電將只有巨虧的噩夢,。如果在2008年12月30日那天石油的價格高于66.5美元/桶,高盛不會行權,深南電不可能賺到錢,。
第二,,第一份協議中,深南電有可能獲得最大300萬美元的利潤,,而在第二份協議中,,深南電沒有贏利的可能�,!�
第三,,第一份協議中,深南電的最大損失為400萬美元,;而在第二份協議中,,按石油價格在2008年末33美元/桶來計,深南電一個月的損失就將高達1200萬美元,,合約期內最大損失可以達到2.6億美元,,而深南電的凈資產才不過是2.5億美元。即使石油價格超過66美元/桶,,深南電每個月的最大贏利僅有34萬美元,,18個月的最大可能贏利僅600多萬美元,還不及一個月虧損的一半,�,!�
我們歸納一下:對高盛來說,這兩筆合約交易最多虧300萬美元,,最多可以賺幾億美元,,對風險有完全的控制;對深南電來說,,最多贏利300萬美元,,最大虧損幾億美元,對風險沒有任何的控制,。因此,,深南電與高盛的協議不是一個對賭協議。如果非要說成賭博,,也是一個深南電失敗的概率是100%的賭博協議,。
與高盛簽署這樣的一筆交易如果不是去送死,,那又是什么呢,?雖然2008年3月的時候,石油的價格在100美元/桶之上,,高盛也在忽悠看高200美元/桶,,但是第二份協議還是非常危險的,。
高盛通過第一份合約300萬美元的誘餌,將深南電騙進了一個大的陷阱里,。就好比一只烏龜看見一塊肉后伸出了脖子,,被拿肉的人(高盛)將絞索套在了脖子上,10個月之后高盛看自己的“心情”決定是否收緊絞索,,勒死烏龜,。
很多人認為虧了錢就怨國際金融機構的欺詐是不對的,,是我們自己技不如人,,這種觀點的持有者最常用一句話:愿賭服輸。沒人拿槍逼著深南電參與這些外匯和石油的交易,。既然你輸了,,就應該認賭服輸�,!�
問題的關鍵是這兩份協議根本就不是賭博,,而是謀殺。雖然這不是賭博,,但是目前人們這種普遍“認賭服輸”的心理恰恰說明了高盛的高明之處,。通過利用我們一些企業(yè)的賭博心理,為深南電度身定制了一個貌似對賭,、實為陷阱的合約,。通過第一個合約的掩護和迷惑,誘使深南電簽訂第二份“死亡”協議,。
表面上看,,第二份協議是雙方對賭2008年12月31日之后石油的價格在64.5美元/桶之上還是之下,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份協議的激活權利在高盛手中,,而高盛激活這份協議的前提是石油價格在2008年12月底遠遠低于64.5美元/桶。如果屆時石油的價格大大高于64.5美元/桶,,高盛不會激活這份合約,,而深南電也沒有權利將其激活。換句話說,,如果石油價格朝深南電有利的方向發(fā)展,,深南電不會得到任何好處,而石油價格一旦暴跌,,深南電將會巨虧�,!�
有些觀點認為,,在石油價格處在100多美元/桶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跌到40美元/桶,包括高盛也應該沒有想到,,因此,,高盛沒有欺詐。這是非常錯誤的,,是對石油市場和當時全球經濟不甚了解而導致的錯誤理解,。
高盛在2007年下半年次貸危機爆發(fā)后,,就已經預測到美國將爆發(fā)更嚴重的金融危機,,進而導致經濟衰退。高盛在當時也已經開始全面做空,,并在2007年獲得了歷史上最高的利潤,。美國如果進入衰退,對石油價格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僅有美國對石油需求的下降還不夠讓石油價格徹底反轉,因為石油市場價格暴漲炒的是中國概念和印度因素,,只有這兩個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減速下滑,,才會壓垮石油價格這頭狂牛,。而這兩個國家,尤其是中國,,對美國經濟的依賴非常大,。美國經濟熄火,中國經濟肯定下滑,。這個關系是無疑問的,,只是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而高盛通過第一份合約將這個傳導時間設為10個月,,也就是從2008年3月到
2008年12月底,,現在看來,非常精準,。很明顯,,高盛在同深南電簽訂合同的時候,就已經準確預見了石油價格即將崩盤,,而深南電和其他中資企業(yè)則或主動或被動地成為了獵殺的對象,。
從專業(yè)角度來看,第二份合約實際上是一個期權上的期權,,稱為復合期權(Compound
Option),。這種期權的定價通常比較復雜,,而石油上的復合期權的定價則更為復雜,因為石油衍生產品的定價無法通過石油現貨的價格來定,,而必須要先推導出石油遠期的曲線和隱含波動率曲線,,然后用復雜的數學模型來計算價格。這些復雜的數學模型由偏微分方程組成,,而且是無法正常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必須要通過編寫電腦程序才能求解。國內沒有任何一家非金融企業(yè)對這類產品有定價能力,,能對這類產品定價的金融企業(yè)也是鳳毛麟角,。根據我的計算,這個復合期權的價值高達數千萬美元,。而深南電卻拱手將這個期權送給了高盛,。
高盛這次獵殺深南電同2005年劫殺中航油所用的手法非常類似,,都是通過復合期權,,利用產品的復雜性和定價優(yōu)勢,獲得巨額收益,。區(qū)別在于,,中航油是在投機石油期貨蒙受虧損的時候,找到高盛,,希望通過和高盛進行一些交易來掩蓋這些虧損,,獲得一定的喘息時間,寄希望于在這段期間石油價格能夠反轉,,挽回損失,;高盛則借機在這些新的產品和合約內注入了更多的毒素。本來中航油想買點鎮(zhèn)痛藥,,比如阿司匹林,,但是高盛賣給他的卻是海洛因。深南電則是一個本著對沖石油價格劇烈波動風險的一個無辜企業(yè),,希望高盛能夠幫助其以盡可能低的成本來實現這個目標,,結果是掉進了高盛為其量身定做的陷阱,險些被吞噬,。原本想買點便宜奶粉,,沒想到買到的卻是不法商販兜售的三聚氰胺毒奶粉�,!�
從中航油到深南電,,從中國B航空公司和S航空公司到中信泰富,很多中資企業(yè)都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和外匯市場上吃了大虧。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的企業(yè)在金融專業(yè)知識、風險控制和內部管理上的確存在很大的問題,,被人鉆了空子,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我們也應該警醒,同國際金融機構打交道的危險性,。有些觀點認為我們的企業(yè)根本就不應該參與這些交易,。這其實是不可能的。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同時又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我們龐大的制造能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原料: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等。但是我們對這些原材料商品的市場價格卻沒有任何的影響力,。這些商品的市場在國外,,價格被國際金融機構影響和左右。
我們的企業(yè)處在食物鏈的最下端,,就像東莞大批倒閉的工廠里的工人一樣,,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賺著微薄的薪金,,但是,,卻承受著巨大的風險。由于沒有對各類市場上商品價格的影響力,,我們常常淪為受害者,。就拿石油來說,當全球經濟好的時候,,跨國金融大鱷炒中國概念,,石油價格猛漲,從20多美元/桶漲到近150美元/桶,,為此,,
中國平均一年要為此多付出700多億美元。當石油價格下跌時,,我們的企業(yè)又因為被錯誤地誘導做了很多貌似套期保值,、實為陷阱欺詐的交易,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試想,,如果我們國內的某家證券公司在石油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力,,那我們的企業(yè)還會遭到這樣的獵殺嗎?沒有強大的國內金融機構的支持,,我們的實體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將永遠是“亞細亞的孤兒”,,“沒人愿意和你玩平等的游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結果就是“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因此,放松對我國證券公司的管制,,發(fā)展和豐富我國金融市場的產品和工具,,通過市場競爭,錘煉出幾家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縱橫捭闔的金融機構,,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