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6日,,賈康出席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廈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共同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高層論壇——控制通脹與保障民生”。王浩然
攝 |
全國政協委員賈康邊走邊回答媒體記者的追問,,偶爾微微俯身,眼鏡片后透著專注傾聽的神態(tài),不茍言笑。他的回答大多只寥寥數語,,從無贅言,也從不高談闊論,。
作為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的講解人之一,賈康關于“十二五”時期中國財稅改革與發(fā)展問題的看法一直飽受關注——“兩會”前夕,,《經濟參考報》記者終于有了與他交流的機會,。
站在從“十一五”規(guī)劃轉入“十二五”規(guī)劃這一重要時點,在財稅改革與發(fā)展方面,,賈康認為,,首要的便是加快財稅體制的改革,鞏固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的分稅分級財政體制,。
“我們需要按照明確方向,、服務大局、整體設計,、協調聯動,、積極穩(wěn)妥、循序漸進的原則,,進一步深化省以下分稅分級財政體制的改革,,推進省直管縣、鄉(xiāng)財縣管等改革措施,�,!辟Z康說。
按照此前財政部2009年公布的時間表,,2012年底前,,力爭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qū)外全面推進“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隨著上述時間節(jié)點的臨近,,如何順利實現這一目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這一改革進展和成效都比較明顯,但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賈康坦言,特別是以四川,、河北,、河南等為代表的轄縣大省,,在實行“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后,由于省級面對的管理單元增加,、管理幅度(半徑)拉長而遇到了一些矛盾,。
對于問題的具體表現,這位“力求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的財經研究工作者”自然而然地結合去年在某省的實地調研講了起來,,夾雜著少有的形象化口語表述:除改革后省級財政管理單元的增加和管理半徑的擴大,,致使省級財政感覺應對困難外,財政“省直管縣”與行政“市管縣”之間的體制性摩擦問題也比較突出,,“縣級的工作難度增大,,面對省市兩個‘婆婆’,有些關系不好處理,�,!�
不僅如此,設區(qū)市與直管縣之間“爭收爭利”現象日益顯現,,市域內的跨區(qū)域公共產品提供出現矛盾,。此外,縣級工作人員對省級機關有“距離感”,,“改革后,,直管縣財政部門工作人員要直接‘跑廳’,往往開始的感覺是‘差著輩兒’了,,不熟悉,,有拘束感和距離感�,!�
但是,,賈康強調,對于上述轄縣大省在“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困難和問題,,需要予以正確分析和認識,。
在他看來,針對以四川,、河北,、河南等省為代表的轄縣大省在實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過程中遇到的管理半徑難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酌情調整這些省份的縣級行政區(qū)劃,,減少縣(市)數量,,擴大縣(市)規(guī)模,以降低“省直管縣”財政體制下的管理對象總量,,直至合理,、可控范圍之內。
當然,,在轉變政府職能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省,、市,、縣政府間的職責權限,充分發(fā)揮設區(qū)市在區(qū)域協調發(fā)展中的帶動作用,,通過試點逐步推進“省直管縣”從財政向行政的過渡等同樣應引起重視,。
賈康認為,在財政層級結構“扁平化”的過程中,,進一步理順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在中央、省,、市縣各級實現事權合理配置,、財權與事權相順應、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導向下,,加快構建地方稅體系,,打造地方支柱稅種形成主體財源,并適當提高地方稅政管理權,,同時強化和優(yōu)化中央,、省兩級自上而下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縣級財力保障制度,。“十二五”期間,,應使從中央到基層的三級財政框架,,和其中“一級政權、一級事權,、一級財權,、一級稅基、一級預算,、一級產權,、一級舉債權”的內洽機制,大體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