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邊的這張報樣是1982年12月10日《經濟參考》(《經濟參考報》前身)的一版,,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靠近頭版頭條的位置有兩枚篆刻印章,,內容是“慶祝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勝利閉幕”以及“熱烈歡呼新憲法莊嚴誕生”。1981年7月1日創(chuàng)刊的《經濟參考報》正是以這種獨特的形式第一次報道了兩會。
當時《經濟參考報》是我國唯一一家全國綜合性經濟類報紙,。用篆刻的形式來參與兩會,、報道兩會,在財經媒體的報道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而關于這兩枚印章的來歷,據(jù)當年《經濟參考報》的編輯記者回憶,,那個時候《經濟參考報》每天都有大量的讀者來信,,這兩枚篆刻印章就是當時讀者為慶祝兩會專門給本報的投稿。
在見證兩會的兩枚篆刻印章中,,一枚就是關于慶祝新憲法的誕生,。而從整個修憲的歷程中看,這次的新憲法具有法制“轉型”的重大意義,。
1982年,,中國在經濟上實行的“改革、開放,、搞活”方針已經進入到了第四個年頭,,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原有的憲法也在許多方面落后于經濟發(fā)展的腳步,。
正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性轉變時期,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頒布了新的憲法,。而這部新憲法僅修改、討論工作前后就進行了兩年之久,,這期間經歷了兩個“九天”的討論和修改,,以及一次全民大討論。兩個“九天”,,一次是當年2月份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用了“九天”時間進行討論和修改,。另一次是當年4月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又用了“九天”的時間進行討論,。1982年的憲法是經過全民討論,,把黨的主張和全民意志結合統(tǒng)一起來,重新制定的新憲法,。新憲法的“全民大討論”其規(guī)模之大,、參加人數(shù)之多、影響之廣,,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歷史上是空前的,,足以表明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各界人士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熱情的高漲,,同時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廣泛的群眾性法制教育,。這場全民參與的修憲成果也是巨大的,針對草案中的具體規(guī)定的補充和修改就多達近百處,,純屬文字的改動還沒有計算在內,。
1982年之后,憲法又經歷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也在不斷契合著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