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周二公布的一份會議紀要稱,在中期內,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有理由擴大資本賬戶的開放,以便加強公司和住戶部門從事長期貿易和從金融全球化中受益的能力,。這份名為《宏觀審慎政策:亞洲視角》的紀要,,其主要內容介紹的是央行和IMF在10月18日聯合主辦的研討會上的討論,,以及與會者達成的共識,。
這次研討會的與會者包括央行官員及部分IMF成員國的高層官員,,其中包括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紀要顯示,與會者呼吁建立一個界定宏觀審慎政策及執(zhí)行政策的“明確框架”,,一些與會者還敦促各國央行將整體金融穩(wěn)定納入考慮范圍,,調整本國通脹目標,。需要更好地了解“宏觀經濟—金融部門”之間的互動關系,并把這些關系的主要特點納入其標準的貨幣政策分析和預測框架,。與會者一致認為,,需要做出專門的治理安排來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
紀要顯示,,與會者討論了中國的資本賬戶制度,。他們注意到,事實上的制度要比法定制度寬松得多,,而且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看,,各種限制措施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僅有的主要限制是針對在中國進行的證券投資和對中國企業(yè)的外幣貸款實行的限制,,對外資企業(yè)的限制要寬松得多,。與會者認為,中國可逐漸實行資本賬戶的充分可兌換,,使環(huán)境對于企業(yè)和家庭都充分透明,,而且行政措施將逐漸讓位于更為透明的價格措施,。
不過,紀要同時顯示,,與會者認為,,在當前環(huán)境中,,資本流動暴增暴減周期對穩(wěn)定的影響可能更為劇烈,,原因是發(fā)達經濟體高度刺激性的貨幣政策很可能促使更多的資金涌入新興市場國家,,從而有可能在發(fā)達經濟體的狀況最終正常化時甚至觸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資本外流,。因此,,考慮到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原罪”,,當資本流動逆轉,,本地貨幣貶值時,,過高的匯率有可能對金融穩(wěn)定造成嚴重問題,。與會者認為,,這一情況意味著,控制資本流入的措施很可能是有道理的,,在某些情況下是管理流入激增帶來的金融穩(wěn)定風險的政策工具組合的一部分,。
與會者同時討論了資本大量涌入亞洲地區(qū)的更廣泛背景,并討論了政策制定者們如何看待各項挑戰(zhàn),與會者認為,,為了應對流入激增所帶來的挑戰(zhàn),,必須靈活地運用手中掌握的所有政策工具,。有關工具包括:貨幣和匯率政策,、財政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在這類政策中,資本賬戶管理可以發(fā)揮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