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上漲4.4%,!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公布的10月份CPI數據創(chuàng)下了25個月以來新高,預計隨后的11月,、12月的CPI漲幅會有所回落,,但仍將高位運行。如此一來,,完成今年年初預定的3%的物價調控目標面臨極大挑戰(zhàn),。
應該說,即使今年全年物價漲幅超出3%一點,,也屬溫和可控,,仍然符合年初預定的物價調控目標,不過,,更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是在中長期,,對于明年的通脹風險,我們要有充分的估計,。
盡管通脹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等不同的說法,但更廣為接受的觀點認為,,紙幣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現(xiàn)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從而引起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地上漲。
就在上周三,,美聯(lián)儲宣布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計劃,,將采購6000億美元的國債,以進一步拉動經濟復蘇,。明眼人都知道,,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等于向全世界發(fā)行美元,其惡果是新興國家將“被輸入”通貨膨脹,。
近期國際油價和金價的大幅上漲就是明證,。目前,中國對國際大宗商品需求旺盛且高度依賴,,鐵礦石,、油料、石油等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都在50%以上,,一旦這些商品因為美元貶值而出現(xiàn)漲價,,只要中國經濟想繼續(xù)增長,那么國內市場將很難不被傳導,。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國際貨幣泛濫和國內流動性短期難以快速收緊,、食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走高,、大宗商品輸入性因素等通脹壓力仍揮之不去,,尤其是在明年上半年,月度CPI高于3%恐將成為常態(tài),。
一般來說,,當CPI高于3%時,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高于5%時,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但這并不應該成為我們恐懼的理由,。恰恰相反,中國有條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近年來中國GDP增長一直保持在9%以上,,高于3%的CPI漲幅仍然是中國經濟可以承受的,關鍵在于保持經濟增長的質量,。
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物價上漲是難以避免的,。以今年為例,如果中國GDP增長10%,,那么以如此高的經濟增速,,把全年物價漲幅控制在3%以內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在制定明年物價調控目標的時候,,政府或許可以適度提高通脹容忍度,。
把明年全年CPI漲幅調高一點,還可以為推動下一步的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笆濉逼陂g,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必將帶來煤電油氣漲價,,從而推升CPI,,這是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當然,,提高通脹容忍度并不意味著縱容通脹,,恰恰相反,政府應該充分重視通脹風險,,加強管理通脹預期,。一方面,應該采取加息,、提高利率,、增加農產品供應等手段回收流動性,,平抑物價;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和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切實做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因通脹而降低,對中低收入者而言更要給予補貼,,從而將通脹的負面影響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