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間,,證監(jiān)會發(fā)行監(jiān)管部表示,“鑒于華銳風電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在10月27日發(fā)審委對該公司發(fā)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此前,根據(jù)本報記者測算,,按照華銳風電2009年攤薄后1.88元的每股收益和目前主板平均30倍發(fā)行市盈率,,給出了公司56.4元的發(fā)行價。這意味著先后參與華銳風電投資的22家法人機構背后共有33名自然人的身家將過億,,其中7名自然人身家更是超過10億元,。 如今華銳風電上會擱淺,也使得這些參與投資機構造富之旅至少在目前來看遭遇挫折,。
增資協(xié)議承諾內容未披露
據(jù)記者采訪了解,,目前對于華銳風電取消審核的原因主要歸結于兩個方面。 一是公司在此前披露的招股書申報稿中對于增資中一些承諾沒有披露,。 有接近華銳風電的投資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在2008年進行的唯一一次增資中,新的投資者曾經和公司達成了一些對賭性質的承諾,,如華銳風電計劃在完成增資之后3年內實現(xiàn)上市的計劃,,市場一度風傳華銳風電將上市地選擇在香港。 此外,,也有媒體報道稱,,在2008年的增資中,"新投資者還提出12%年息的保底條款",。 除此以外,,華銳風電還表示,公司將在增資完成后三年內實現(xiàn)上市的目標,。 不過,,上述說法沒有得到華銳風電的回復確認。華銳風電的招股書申報稿中也沒有對此進行任何相關披露,。 從華銳風電此前披露的招股書申報稿中來看,,公司從2005年設立至今僅進行過一次增資,此外則是2009年上市前的股權清理,,這和不少公司復雜的改制歷史相比較為干凈,。 但正是由于成立后5年多的時間內僅進行過一次增資,因此無論是首輪投資方還是2008年的增資方都享受到了超額的收益,。 如果以56.4元的發(fā)行價計算,,首輪投資的5家機構(后來股權轉讓至其他法人)的成本約為每股0.167元,公司一旦上市其投資收益率將超過300倍,;相比而言在2008年參與增資的兩家機構高管背景天華中泰和外資背景的FUTURE的成本要高一些,,但每股0.5元的成本和56.4元的發(fā)行價相比收益率也達到100倍之多。
“無實際控制人”事項
第二個原因是由于控股方大連重工起重的持股僅為20%,,這使得公司由于股權較為分散呈現(xiàn)“無實際控制人”的局面,。 華銳風電在招股書申報稿中稱,“公司股權較為分散,,無實際控制人”,,有分析稱其被取消審核與此有關。 從華銳風電披露的股權結構來看,,控股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僅持有20%的股權,,而緊隨其后的4家法人持股比例分別為13.33%、13.33%,、11.67%和8.08%,,其中任何兩家聯(lián)手控股比例均超過大股東。 事實上,,由于公司在設立之初的4家法人機構之間關系較為密切,,因此即便是控股30%的大連成套也存在失去控制權的可能。 以目前的股權結構為例,,尉文淵控制的西藏新盟持有11.67%的股權,,瑞華豐能、匯通豐達、中恒富通和上海元琪各持有3.97%,、3.15%,、3.15%和1.4%的股權,而后4家法人機構合計持有的11.67%的股權均受讓自深圳東方現(xiàn)代投資[21.28
2.36%
股吧],。 記者從深圳市工商局獲得的信息顯示,,瑞華豐能、匯通豐達,、中恒富通和上海元琪分別持有深圳東方現(xiàn)代投資3000萬元注冊資本中的34%,、27%、27%和12%,;控股西藏新盟85%的尉文淵雖然沒有持有深圳東方現(xiàn)代的股權,,但依然擔任著后者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職務。 如此的關聯(lián)關系,,再加上闞治東和尉文淵在資本市場相交多年的關系,,不由讓人產生眾多聯(lián)想,畢竟上述5家公司合計持有華銳風電多達23.34%的股權,,這一比例已然超過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20%的持股比例,。 在這之外,作為華銳風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的韓俊良,,通過天華中泰持有的13.33%股權在公司較為分散的股權結構之中也變得異常重要,。 同樣,從目前華銳風電董事會構成來看,,9名董事有3名為獨立董事,,其他6個席位中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僅僅擁有陸朝昌一個席位,投資機構代表劉會和于國慶擁有兩個席位,,公司創(chuàng)始人韓俊良擁有一個席位,,其他兩名董事分別是一直追隨韓俊良在大連重工設計研究院、固體研究所及大連成套先后任職的王原和公司外聘高管常運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