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債務主要分兩塊,一塊是顯性債務如地方債,,一塊就是隱性的地方融資平臺,,未來地方政府債務的整頓方向就是減少隱性、規(guī)范顯性,�,!� 昨日,財政部代理發(fā)行了2010年第四,、五期地方政府債券,。此次發(fā)行覆蓋湖北、青島,、云南,、海南等12省市,包括3年期284億元,、5年期186億元,,共計470億元,。 此次發(fā)行債券中標利率均高于當前二級市場水平。其中,,284億元3年期地方債中標利率為2.37%,,186億元5年期地方債中標利率為2.67%。此次發(fā)行完成后,,2010年地方債剩余規(guī)模為860億元,。
緩解地方融資風險
“地方政府債務主要分兩塊,一塊是顯性債務如地方債,,一塊就是隱性的地方融資平臺,,未來地方政府債務的整頓方向就是減少隱性、規(guī)范顯性,�,!敝袊缈圃航鹑谒泿爬碚撆c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對于今年地方債的資金安排,,財政部要求重點用于完成在建項目,,嚴格控制用于新上項目;必須主要用于保障中央投資公益性項目地方配套,,優(yōu)先用于保障2009年后兩批(第三、四批)中央投資公益性項目地方配套缺口,;足額配套后債券資金尚有剩余的地區(qū),,能優(yōu)先安排其他難以吸引社會投資的公益性建設項目。楊濤指出:“地方債收入較為規(guī)范,,又有中央財政擔保,,風險較小�,!� 相比之下,,地方融資平臺風險較大。地方融資平臺是指地方政府發(fā)起設立的融資工具,,以國有資源和資產作為抵押,,以地方政府隱性擔保的方式,向銀行借貸實現(xiàn)融資目的,。風險較高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抵押物多為土地,、辦公樓和財政收入等,而市場擔心正在進行的房地產調控或會導致地方未來土地出讓收入降低,,進而降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調度能力和還款能力,。 一位接近相關部委的專家向記者反映:“地方融資平臺通過銀行發(fā)放的貸款以及城投債等風險確實已經較大,此時地方債的發(fā)放具有積極意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功能,,緩解風險,。”
逐漸加大地方債比例
上述專家建議:“中央應該加重地方債的發(fā)放量,。今年地方債的發(fā)放額只有2000億元,,而從地方融資平臺流出的資金已經上萬億元,這是嚴重的失衡,�,!� 據(jù)銀監(jiān)會統(tǒng)計,目前全國共有8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共從銀行貸款7.6萬億元左右,。除了貸款,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發(fā)行城投債和銀行理財產品等,,所以總融資量在7.6萬億元之上,。 除了量上的擔憂外,楊濤指出,,地方融資平臺還存在責的風險,,也就是政府換屆風險。目前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資平臺等方式已經過度舉債,,而隨著地方政府班子的更迭,,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存在償還隱患。上述接近相關部委的專家舉例:“有些地方政府官員甚至明言,,我們只管還利息(還利息銀行就不會把這筆貸款算為壞賬),,本金就讓下任去解決吧�,!� 楊濤指出:“在未來地方債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其實,地方債已經具備了市政債的雛形,,發(fā)達國家地方財政都借由市政債和地方稅收體系來管理,。而我們國家要將地方債升級為市政債,還需調整預算法,、建設稅收體系等,,不可能一步到位�,!�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本身也需要革命。地方政府在投資活動的過度參與,,導致負債量大幅度上升,。我們不能為了保證地方政府收入,而不去調控房地產,也不能因為地方政府收入可能會減少,,而不去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通過這些調控,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更為健康,、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使得政府的職能歸位,不再“越位”,。 他提議,,地方融資平臺應分為商業(yè)性和公益性兩種,地方政府只應該做公益性的,,因為這部分投資沒有商業(yè)回報,,民間資本不會來投,需要政府來做,。而有些商業(yè)性的項目完全可以招商,,由民間資本來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