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華為,英雄式的領導只有一個—任正非。
孫亞芳是離任正非最近的那個人,。
孫亞芳早年畢業(yè)于成都電子科技大學,,1992年加入華為,,先是做培訓部經理,,后到長沙做辦事處主任,,后主管市場,再后來升任為主持市場和人力資源的常務副總裁,,1999年任華為公司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至今。
華為本來沒有董事長這一職務,。1998年前后,,華為因為營銷戰(zhàn)術,、股權、貸款等問題,,頗受外界質疑,。而孫亞芳口才和風度俱佳,,舉止優(yōu)雅、說話“和風細雨”,,是個外交高手,。因此,,任正非苦心積慮,,提議孫亞芳出任董事長,負責外部的溝通與協(xié)調,,自己則繼續(xù)擔任總裁的位置,,專攻內部管理,。
孫亞芳的真正作用,,也許并不像她的職務“董事長”那樣搞戰(zhàn)略規(guī)劃與決策指揮,�,?墒牵f她是任正非最為信賴的助手似乎并不為過,。她的聰慧,、干練以及對任正非的脾性、思想的領悟,,無人能出其右,。
在任正非不愿出面或不方便出面的場合,孫亞芳就會充當“特使”,,調和任正非意志中的黑白灰,,實現(xiàn)人與事的完美均衡。這總比起那個脾氣暴躁,、缺點很多,、崇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任正非親自出馬要好得多。
比起對外工作的細致與溫情,,孫亞芳對內可謂一言九鼎,、雷厲風行,。除了董事長一職,,孫亞芳還是華為的常務副總裁,,直接主管市場部,、人力資源部,。而在華為的所有部門中,市場,、研發(fā)和人力資源三個部門對華為貢獻最大(研發(fā)部由任正非主管),。
華為最讓競爭對手膽寒的是它嚴密的市場體系,,在與競爭對手技術區(qū)別不大的情況下,華為可以通過嚴密的市場體系獲得更大的優(yōu)勢,。而這一體系是在孫亞芳的領導下建立的。另外,,《華為基本法》中寫得最好的一節(jié)就是有關人力資源政策的內容,因為它在描述規(guī)則,,而非定義概念,。人力資源體系的主要組織和推進者還是孫亞芳。
華為的公司級文件,,抄報的一欄只有兩個人以任總、孫總相稱,,其他副總裁都要出現(xiàn)姓名,;由孫亞芳直接主管的市場和人力資源部門的文件,,只抄報給她一個人,;任正非甚至在極為感性的《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也稱呼孫亞芳為孫總,。
當然,,如果不是思想理念的一致以及為人處事的合拍,,任正非不會放心上述兩個至關重要的部門交給孫亞芳全權負責,�,!白蠓怯曳肌钡拇钆湟膊粫@么完美與持久,。
在華為,只有孫亞芳對直接下屬的訓斥和任正非有得一比,,甚至更為嚴厲,。華為有一條鐵律:開會的時候,關掉手機,,電話由秘書轉接,誰違反規(guī)定,,誰到秘書那里交錢,。如果孫亞芳在場,孫亞芳親自強調,孫亞芳不在場,,同樣照罰不誤,。華為市場部員工都知道,如果在展覽會上沒有系領帶,,要是被孫亞芳看見,,下場可就慘了�,!扒也灰f孫亞芳的火爆脾氣,,她暴風驟雨般的批評根本就讓你找不到機會出口�,!币晃蝗A為前員工在《走出華為》一書中說,。
1996年2月,孫亞芳作為市場部主管,,帶領26個辦事處主任同時向公司遞交了兩份報告—一份辭職報告,,一份述職報告。由公司視組織改革后的人力需要,,決定接受哪一封,。正是這一事件,讓任正非看到孫亞非在心靈上離自己比較近,。很多人認為是“做秀”,。可是最終真的有6名地方辦事處主任被置換下來,,市場體系高達30%的人也真的下崗了,。
此后,任正非在“集體辭職”4周年紀念講話中,,給予孫亞芳高度評價:“市場部集體大辭職,,對構建公司今天和未來的影響是極其深刻和遠大的。如果沒有市場部集體大辭職所帶來對華為公司文化的影響,,任何先進的管理,,先進的體系在華為都無法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