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中國)涉嫌市場壟斷遭中國工商部門反壟斷調查尚未了結,,近日又惹上了“不合理避稅”的麻煩,。據(jù)報道,微軟(中國)同意向中國稅務部門補繳稅款8.4億元人民幣,此外根據(jù)目前的銷售規(guī)模,,未來每年將向中國稅務部門增加納稅1億余元人民幣。
也許考慮到微軟(中國)在惹上麻煩后態(tài)度尚好,,中國稅務部門迄今未公開點微軟(中國)的名,,但新華社近日的一篇報道,還是間接披露了微軟(中國)的麻煩,。微軟(中國)昨晚發(fā)表聲明,,稱補繳稅款并非因為有避稅行為,“中國稅務機關一直依據(jù)‘中美雙邊預約稅收定價協(xié)議’,,從微軟公司獲得稅款分成”,,“微軟嚴格遵守業(yè)務所在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我們與中國稅務機關密切合作,,來確保我們完全符合法律”,。聲明雖未公開承認在中國出現(xiàn)了麻煩,但也沒有明確否認存在麻煩,。綜合多個信源判斷,,微軟(中國)存在“不合理避稅”行為并非毫無因由。
跨國公司利用跨國經(jīng)營的便利,,在全球范圍內大行五花八門之非法避稅術(美其名曰“合理避稅”),,是經(jīng)濟全球化所伴生的現(xiàn)象,也是令各國稅務部門頭痛的監(jiān)管難題,。北京稅務部門披露,,最近六年,微軟(中國)在華業(yè)務合計虧損20億元人民幣,,同期微軟(中國)在北京所處行業(yè)平均稅后凈利潤在12%以上,,只有微軟(中國)的平均利潤為“-18%”。這一匪夷所思的懸殊,使微軟(中國)成為中國稅務部門反避稅調查的重點對象,。
外資企業(yè)以各種手段非法避稅并非始于微軟(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港澳臺資企業(yè),一度是非法避稅乃至直接逃稅的重災區(qū),。新世紀以降,,世界500強公司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因其經(jīng)營額大,,非法避稅金額極為驚人,。由于非法避稅與合理避免在法律界定和監(jiān)管上存在較多模糊地帶,且即便如當下世界,,也遠未真正進入大數(shù)據(jù)時代,,針對跨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經(jīng)營現(xiàn)狀的實時監(jiān)管,缺乏過硬的技術手段,,中國只能苦練內功,,逐步扎緊監(jiān)管籬笆。2005年,,中國正式啟動針對外資企業(yè)的非法避稅調查,,當年補征稅收4.6億元人民幣,到2013年,,補征稅額已達469億元人民幣,。但總體而言,中國反避稅監(jiān)管能力尚處于“初級階段”,。
由于全球跨國公司的母體主要分布于G20國家,,以合理避免為名頭的非法避稅,高發(fā)于中國這樣的新興經(jīng)濟體國家,。為使打擊跨國非法避稅獲取更多國際支持,,中國于去年8月加入國際《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俗稱“國際反避稅公約”),成為該公約第56個簽約國,。本月中旬在澳大利亞舉行的G20峰會領導人聲明一致確認,啟動“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劃”(俗稱“對抗跨國公司避稅行為計劃”),,并在2015年前共同完成“國際反避稅行動”第一階段任務,。中國反避稅行動已“師出有名”,外人很難再嘰嘰歪歪唱反調,,早被中國稅務部門鎖定的微軟(中國)率先中槍,,可謂毫不意外。
盡管反非法避稅在中國已陸續(xù)進行了九年,,但針對微軟(中國)的反避稅行動仍極具標桿意義,。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依法治國號角,依法治市乃依法治國的天然組成部分,而依法反非法避稅,,也是依法治市的題中之義,。針對中國依法反非法避稅,難免讓輿論包括外媒產(chǎn)生誤讀,,但可以相信,,在反壟斷的同時反非法避稅,必將成為中國依法治市的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