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3%,,不僅低于二季度的7.5%,而且創(chuàng)下6年來的季度新低,,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多出現(xiàn)明顯回落,。為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近期中央銀行通過SLF向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盡管如此,,應該看到,,如果我國宏觀經濟下行的根本癥結不在于貨幣政策,那么單純依靠貨幣刺激難免會陷入“頭痛醫(yī)腳”的境地,。
我國經濟五大結構矛盾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結構矛盾,。
一是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萎縮的矛盾。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前,,我國就已經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產能過剩問題,。2002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期,,固定資產投資連續(xù)三年增速超過20%,,大量投資所形成的產能在2005年開始釋放,鋼材,、水泥,、電解鋁等價格走低。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導致我國外部需求急劇萎縮時,,國內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二是房地產業(yè)驅動與新興產業(yè)基礎薄弱的矛盾。不管承認與否,,過去十多年我國房地產業(yè)一直扮演著宏觀經濟增長“引擎”的特殊作用,。特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房地產業(yè)驅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突出,。同時,,我國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基礎薄弱,在國家產業(yè)振興計劃出臺后各地跟風并盲目投資建設,,短期內又造成如光伏產業(yè)的產能過剩問題,。因此,當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周期調整時,,我國經濟增長引擎不可避免面臨“失速”風險,。
三是政府投資強勁驅動與民間投資熱情不高的矛盾。2009年以來,,地方政府投資強勁驅動經濟增長,,各地大興基礎設施建設。但與此同時,民間投資主要集中于房地產領域,,其他實業(yè)投資意愿不足,,使得地方投資重負持續(xù)向地方政府轉移,并引發(fā)地方政府債務過快增長與債務償還問題,。
四是隱性通貨膨脹較高而居民購買能力下降的矛盾,。雖然9月份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同比上漲1.6%,但從實際感受而言,,過去幾年我國實際消費品價格水平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漲幅,。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食品之外的其他消費品對消費總支出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在貨幣供應量較快增長以及高房價的傳導下,,我國居民實際購買能力不僅沒有隨收入增長而提高,反而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9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6%,,增速已經連續(xù)5個月下降。
五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與貨幣刺激路徑依賴之間的矛盾,。當經濟體實際增長率低于潛在增長率時,,貨幣政策刺激有助于彌補增長率缺口。雖然過去我國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此后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轉向穩(wěn)健貨幣政策后,,貨幣政策并未明顯收緊,甚至在特定時期還出現(xiàn)局部寬松情況,,但實踐表明,,貨幣刺激并不能培育市場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力。同時,,在貨幣連續(xù)刺激下我國宏觀經濟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
不宜再過度依賴貨幣刺激
當前我國貨幣金融環(huán)境適合經濟結構調整。今年以來,,我國金融管理當局實施了定向寬松的政策,,支持經濟薄弱環(huán)節(jié)、中小企業(yè)和棚戶區(qū)改造,,取得了積極效果,。6月末,全國保障性住房開發(fā)貸款增長47.3%,,農村貸款增長16.5%,,小微企業(yè)貸款增長15.7%,。所謂實體經濟“融資難”與“融資貴”問題,也不完全是金融機構自身的原因,。有些“融資難”與“融資貴”需要政府部門貼息,,有些還需要政策性擔保機構支持,,在風險顧慮下金融機構放貸趨向謹慎也無可厚非,,畢竟金融機構經營具有極強的外部性。但即使如此,,金融體系依然為實體經濟結構轉型提供支持,。截至2014年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2.9%,。即便已處于周期調整的房地產業(yè),,今年6月末全國房地產貸款增速高出各項貸款增速5.2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增速高出各項貸款增速4.4個百分點,。綜合來看,,當前我國貨幣供應總體充裕適度,并不存在阻礙經濟結構轉型與增長的問題,。
宏觀經濟治理不宜再過度依賴貨幣刺激,。宏觀經濟治理也需要有中醫(yī)的“望、聞,、問,、切”,要對癥下藥,。金融是經濟的核心,,但并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貨幣刺激猶如嗎啡具備鎮(zhèn)靜作用,,當小劑量偶爾使用時,,還可能會有效果,但持續(xù)大劑量使用,,不僅上癮,,而且危害更大。因此,,只有通過改革釋放紅利,,才能真正激發(fā)民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