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實施初期,,滬股通,、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為130億、105億,,總額度分別為3000億,、2500億,但在實際操作中,,額度管理上還會面臨諸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事先應有盡可能妥善的制度設計。
比如,,防止每日額度的霸位行為,。滬股通每日額度余額,并非等于“每日額度-買入金額+賣出金額”,,這是因為申報有效且尚未成交的買單,,也占用額度。按《上交所滬港通試點辦法》(《辦法》),,滬股通當日額度余額=每日額度-買入申報金額+賣出成交金額+被撤銷和被本所拒絕接受的買入申報金額+買入成交價低于申報價的差額,。這意味著,只有低位申報的買單撤單了,,其占用的額度才能釋放,。如果有人在低位填報大量買單,占用大量額度卻不成交,,就會產生霸位行為,,別的投資者就沒有可用的額度了。
對此,,《辦法》提出了原則性要求,,“聯(lián)交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對滬股通交易每日額度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應要求聯(lián)交所參與者及其客戶不得通過低價大額買入申報等方式惡意占用額度,,影響額度控制”,。據(jù)稱香港方面已有初步應對方案,港交所系統(tǒng)功能會將輸入價限制在市價指定的百分比內,,如將輸入價限制在不低于市價4%之內;另外將最大買賣盤限制在100萬股等,。
但筆者覺得,,將滬股通輸入價限制在最低不得低于市價4%的做法值得商榷,。一些大盤藍籌股走勢猶如心電圖,,上下波幅一兩分錢,即使規(guī)定買入價最低只能低于市價4%,,有些投資者也仍可采取“撿皮夾”的交易手法,,以低于市價4%左右輸入買單,,只要成交就可撿個皮夾,,但實際成交的可能性卻極小。由于市場總有部分低位埋單者,,那么130億元的每日額度其實就是個虛數(shù),,單日額度控制的目標沒有真正達到,卻影響了一些有急迫成交意愿的投資者買入交易,。而且若市場存在一些“損人不利己”的投資者,,在低于市價4%左右輸入大量買單,市場秩序恐將更加混亂,。
要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可規(guī)定當日額度余額=每日額度-買入金額+賣出金額。當然按此執(zhí)行,,由于證券市場瞬息萬變,,低位買單可能瞬間成交,由此使得當日買入額度有時可能會突破130億,。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要緊,單日額度只需控制在一個大框架內就行,,并不一定要精確到每一分,。可綜合采取其他一些辦法來控制,,比如規(guī)定最大買盤不得超過1000萬,,即使低位埋入的買單瞬間成交,也不會太過偏離130億元額度;且聯(lián)交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在發(fā)現(xiàn)滬股通當日第一筆交易超過當日額度130億元時,,可通過觸發(fā)電腦指令,、及時撤銷當日之前所有已輸入的買單。退一步講,,如果認為單日130億元額度控制是個硬指標,,那就在采取上述辦法的時候,還可將額度控制指標提前設定為125億,,留出余量,,即使偶爾超過125億元,,也很難達到130億元的上限。
再如,,由配股引起的總額度控制問題,。《辦法》規(guī)定,,總額度余額=總額度-買入成交總金額+賣出成交對應的買入總金額(指賣出成交的股票按其買入的平均價格計算總金額);也就是說,,額度控制只控制滬股通投資者原始總投入,股票投資所衍生的投資盈利不計算在額度之內,�,!掇k法》還規(guī)定,上市公司經監(jiān)管機構批準向滬股通投資者配股的,,由香港結算作為名義持有人參與認購,。由此又引出一個問題,滬股通投資者參與配股的繳款投資,,是否計算在總額度之內?
以筆者之見,,滬股通投資者參與配股的繳款投資,不應計算在總額度之內,�,?刂茰赏ǖ目傤~度,是為了控制市場風險,、操縱風險,、投資風險,但上市公司配股尤其是低價配股,,一般來說所有股東都會參與,,若不參與權益就有可能受損。因此,,滬股通投資者參與配股并不會顯著提高其持股比例,,不會由此滋生操縱風險、市場風險等,。當然,,對于上市公司針對滬股通投資者的定向增發(fā),則應另當別論,,因為這可能導致滬股通投資者持股比例提高,,有可能引發(fā)市場操縱等風險。
港股通實施后可能還會有其他問題,,提前在相關制度設計考慮得周全些,,港股通才會像我們預期的那樣順利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