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網站上公布,,大部分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煙草,、石化,、電信,、電力等壟斷型央企上繳比例從10%提高到15%,。(昨日《第一財經日報》) 千呼萬喚,央企紅利上繳比例終于提高了,。而且,不但上繳比例普遍提高了5%,,上繳范圍還擴大到了其他部屬企業(yè),。這可謂是新年第一份大禮,。但仔細分析,,央企紅利上繳比例提高還不能令公眾滿意,,還有不少問號待解,。 其一,,相比央企巨額利潤,,盡管比例提高,上繳的紅利仍是“毛毛雨”,,何時再提高上繳比例、提高多少還是個問號,。據國資委透露,預計央企今年實現利潤超過1萬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顯然,向央企收取的國有資本收益比例還不算高,而調整紅利上繳比例不能依賴輿論鞭策,,要有制度設計護航,。 其二,新名單漏掉了不少央企,,究竟是何原因,不見解釋,。讓人意外的是,很多規(guī)模較大,、經營狀況很好的央企,,如國有金融企業(yè),、中國聯通等,卻不見出現在新名單上,,難以理解,。有學者解釋,金融國企盡管規(guī)模比較大,,但在國際上競爭力仍比較弱,,仍需大量資金支持,。但眾所周知,,中國工商銀行利潤全球第一,。“競爭力弱”一說難以服人,。 其三,,某些央企會不會少計利潤以達到少繳紅利的目的,?既然央企上繳的是利潤的比例,不排除就會在利潤上打主意,比如通過各種手段將利潤消耗在中間環(huán)節(jié),;再如,直接少計利潤,。審計署披露,中石油,、華電集團、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3家中央企業(yè)就曾經少計利潤70.28億元,。如何防范?值得追問,。 其四,,央企上繳紅利之后的剩余利潤如何監(jiān)管,?央企上繳比例最高的只有15%,,那么剩余的85%如何監(jiān)管、不讓央企亂花錢,,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據說剩余利潤主要用于央企擴大再生產等,,但由于沒有詳細透明的利潤流向清單,,公眾難免擔心部分利潤用于領導職務消費,、高工資、高福利等支出,。據說,某國企老總一個月洗澡就花了8000元,。公眾有理由質疑對央企利潤的監(jiān)管力度,。 其五,,央企紅利如何讓公眾受益,,至今還不明確,。目前,,政府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訂立的三大支出方向是資本性支出、費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究竟能否將收入增加的“紅利”納入公共財政,,突出解決社保覆蓋不全,、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公共事業(yè)薄弱環(huán)節(jié),?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