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村改居,,是在沒有對農民的切身利益做出系統(tǒng)和完善的安排的前提下啟動的,。通常的情形,,是宣布一個單方面的政策,每套宅院置換樓房多少平方米,,或土地折合每畝多少人民幣,,然后就扒房。產權置換是行政定價,,零談判,;就業(yè)是基本不考慮;集體資產去向是基本不交代,。村改居的主題很直接,,就一句話:要地不要人。
這是村改居,。至于更大規(guī)模不改居,,即不進城的撤村并社,我很難發(fā)現(xiàn)一個積極的案例,。這原因也簡單,,撤村并社之后農村依然是農村,農民依然干農活,。唯一改變的,,只是農民把自己的宅基地交出來,搬進政府指定的樓房集中居住而已,。在地方當局眼里,,當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產權置換問題,就業(yè)援助問題和集體資產去向交代問題,。要地不要人的功利心更加沒有掩飾,。
媒體已經廣泛報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對新圈地運動有過尖銳抨擊,。他聲稱這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強調指出:“在這場讓農民上樓運動的背后,,實質是把農村建設用地倒過來給城鎮(zhèn)用,,弄得村莊稀里嘩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央政府的意見,。陳錫文反復批評新圈地運動是地方政府曲解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但地方政府何嘗不知他們是曲解?他們不過是明知故犯,,故意造成法不責眾的態(tài)勢,,以此把他們對中央政策的曲解合法化,,迫使中央政府接受這一既成事實。
這就是說,,
在財政大頭被中央政府拿走,,地方政府吃小頭,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財政一旦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地方政府肯定要理直氣壯地把手伸進老百姓的腰包里,由此引爆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則以維穩(wěn)之名一概高壓處置,。此種狀況蘊含巨大政治社會風險。如何最大限度壓縮政府成本,,把人民養(yǎng)不起的政府變成人民可以輕松供養(yǎng)的政府,,是整個政治改革的主題。
(摘自《時代周報》第104期,,11月15日出版,;標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