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偏低及其所導致的消費與投資結構失衡,、內外需結構失衡等,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突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應當繼續(xù)深化改革,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促進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另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使居民手里的錢更值錢,,在改善個人生活和擴大消費上發(fā)揮更大作用,。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首先應使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跑贏物價上漲速度,。如果物價上漲過快,,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就必然導致居民實際收入縮水,。如果發(fā)生嚴重通貨膨脹,,就更會造成居民財富的損失。因此,,中央一再強調管理好通脹預期,,并采取各種措施穩(wěn)定物價。目前,,普遍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似不可能,,但一些特殊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問題值得注意。一段時間以來,,綠豆,、大蒜等少數農產品價格不正常上漲,引起社會的關注,,但它們在居民消費中所占的比例畢竟有限,,只需保證供應、穩(wěn)定預期,,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防止引起連鎖反應即可。而近年來住房價格的成倍上漲,,就不能等閑視之,。在一些大城市,面對飛漲的住房價格,不少家庭耗費幾十年的積蓄甚至透支未來10年,、20年的收入才買得起一套住房,。這種不正常的財富轉移,不僅極大降低了居民收入的含金量,,而且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開發(fā),,導致不少地方的GDP越來越多地由鋼筋水泥構成。這既不利于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升級,、結構調整,也不利于國家競爭力提升和居民收入可持續(xù)增長,。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應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如果居民收入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為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準備的,或者需要用于支付基本公共服務的成本,,那么,,居民實際能夠支配、可用于即期消費和投資的錢就會相應減少,,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就比較低,。所以,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需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需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居民用于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減少了,,就相當于實際收入增加了,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就會有一個大的提升,。這就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過去,,政府承擔了過多的經濟建設職能,,把大量財政收入投入經濟建設。這雖然在特定時期具有積極作用,,但如果常態(tài)化,,一方面會加劇投資過熱,擠壓居民消費,;另一方面會影響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導致居民承擔過高的教育、醫(yī)療以及其他公共服務成本。前一個時期,,我國經濟表現出的明顯的周期性過熱,,就有政府投資推動的因素在起作用。經濟過熱導致的通貨膨脹,,又會使居民實際收入進一步縮水。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還應疏通民間投資渠道,,使居民手里的錢成為“下金蛋的母雞”。我國民間投資渠道一直比較少,,普通居民有點閑錢一般只能存在銀行里,,獲取不高的利息收入。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手里積聚了較多資金,,則紛紛投入股市和房地產甚至用于炒作農產品,,成為市場上的不穩(wěn)定因素。農產品和資產價格被炒高了,,又會影響普通居民的生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和決策部署,,鼓勵民間投資創(chuàng)業(yè),,疏通民間投資渠道,引導民間資金流向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yè)優(yōu)化升級最需要的領域,。在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打破一些行業(yè)的行政性壟斷,放寬民間資本準入,;在堅決打擊投機炒作的同時,,支持民間資本投入國家鼓勵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等領域;進一步規(guī)范發(fā)展股市以及投資基金等,,使居民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營造良好商業(yè)環(huán)境,支持居民自主創(chuàng)業(yè),,使居民獲得更多經營性收入,。這樣做,既有利于增強經濟活力和調整經濟結構,,又有利于廣大居民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