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舉行的“2010沃德財富博覽會”上,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由于中國近期仍然可維持9%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警戒線不應該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4.5%社會亦可承受。 也許,,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厲以寧的“通脹警戒線”社會可以承受�,?砂傩赵谛睦砩虾蜕钌隙嘉幢啬軌虺惺�,。近期汽柴油、食糖,、食用油,、居民用電等基礎生活物資的物價輪番上漲的當下,百姓早已“聞漲色變”,,心理上哪里再經得起“提高通脹警戒線”的刺激,? 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我國的人均經濟指標卻遠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再加上我國目前貧富差距比較大,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如果真的靠提高通脹警戒線的辦法來應對國內經濟困難,,則等于降低了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在“豆你玩”和“蒜你狠”發(fā)瘋到每公斤15元,、10元的時候,,也許富人階層仍然不會為生活發(fā)愁,可大多數(shù)中低收入者又怎堪提高通脹警戒線之苦,? 3%的通脹警戒已讓大多數(shù)民眾飽受通脹之苦,,可厲以寧認為提高通脹警戒線到4.5%社會可以承受,。那么,“社會”是什么,?蕓蕓眾生,,小小百姓,難道不是“社會”的主體嗎,?經濟不是冷冰冰的數(shù)字,,所謂“國民經濟”,自然離不開“國民”這一主體,。發(fā)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讓發(fā)展成果惠及所有百姓,,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 根據(jù)木桶理論,,通脹警戒線標準應該定位于社會底層民眾的承受能力,,而不是看社會平均水平,更不能看“社會精英”和富人階層的承受力,。畢竟,,少數(shù)精英和富人階層并不能代表“社會”,“通脹警戒線”能不能提高到4.5%,,不能光聽“肉食者謀之”,,還應多聽聽草根民眾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