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手機資費調整方案近期有望出爐,新政策將重點鼓勵單向收費,。這則消息援引由工信部制訂、眼下正征求意見的《關于調整移動本地電話業(yè)務資費管理方式的通知》,,應該是靠譜的,。 手機資費包括其他基礎電訊資費每一次擬下調消息的發(fā)布,總是牽動全社會的神經(jīng),。其有以下理由,,因情況不斷變化而必須再次予以重申—— 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手機用戶達到
8.05億戶,,普及率為60.5%,。眾所周知,,甭管國內手機通訊服務成本有多高,一旦分攤到8億用戶頭上,,其成本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官方統(tǒng)計顯示,2007年手機資費下調13%,,2008年下調11%,,2009年再下調13%,看似幅度不小,,其實不然,。仍引用公開數(shù)據(jù),去年手機資費占城市居民收入的4.77%,,占農村居民收入的15.9%,。而國際平均水平是只占用戶年收入的不到1%。兩相對照,,國內手機資費之高仍然“觸目驚心”,。 前3年手機資費下調的重點主要局限在本地通話資費,而占不合理手機資費大頭的長途資費和漫游費則繼續(xù)維持堅挺,,就算有所松動,,令人眼花目眩的各種套餐,多半仍是噱頭大于實惠,。今年初,,工信部要求各運營商簡化長話資費結構實行單一計費,可時隔大半年,,運營商仍為維護及新設套餐費盡心機,。 較之電訊資費之離譜,手機資費只是“小弟弟”,,寬帶收費那才叫“大哥哥”,。不妨抄錄上周公開的官方版《中國信息社會發(fā)展報告2010》披露的幾組數(shù)據(jù):2008年,國內寬帶用戶平均月資費83.8元,,相當于每Mbps每月46.6元,是韓國的18倍,、日本的51.5倍,。若考慮到2008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是我國的6.9倍,這意味著國內寬帶資費相當于韓國的124倍,。 常言道“一分錢一分貨”,,若資費比韓國高124倍而網(wǎng)速也提高相同倍數(shù),那國內網(wǎng)民也沒啥可抱怨的,。問題是,,2008年國內寬帶速率只有區(qū)區(qū)1.8Mbps,,韓國則為40Mbps,即使中國香港也有20Mbps,�,?梢姡瑖鴥葘拵Р弧皩挕倍Y費畸高,,就算是最充滿想像力之網(wǎng)民,,恐怕也會目瞪口呆的。然而,,就這樣運營商仍嫌不夠“高”,,以上海正大力吆喝的10Mbps寬帶服務為例,月資費居然定到259元,,相當于上海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的11%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5%,,相當于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的18%和農民人均收入的60%。 單憑手機用戶,、有線用戶,、數(shù)字電視用戶和網(wǎng)民人數(shù),中國無疑已成為全球第一電訊服務大國,�,?勺�1980年國內首次引進萬門程控電話,1990年開始試用互聯(lián)網(wǎng),,2001年開通首套數(shù)字電視節(jié)目至今,,國內除京滬等大城市剛邁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門檻,江蘇,、浙江,、廣東有望緊隨其后外,就整體而言,,在整個“十二五”期間,,中國將仍處于由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的過渡期。何以如此,?一個顯見的原因,,就在于基礎電訊資費過高妨礙了中國信息社會的成長。 簡單地講,,信息社會的判定標志,,一是信息利用極大方便和豐富了城鄉(xiāng)人民的生活;二是信息利用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財富增長的嶄新發(fā)動機,。然而誠如識者所焦慮的,,基礎電訊資費降不下來,一系列的電訊增值服務就無法充分普及和利用,舉個現(xiàn)實例子,,3G服務目前所面臨的“曲高和寡”之尷尬,,其最大癥結就在于此。 由是,,看似單一的電訊資費并非只是百姓多掏冤枉錢的問題,,而是事關國家和全體人民早日享受信息社會諸多“紅利”的整體收益問題。若政府有關部門能站在如此戰(zhàn)略高度看待問題,,大幅下調基礎電訊服務資費就不該繼續(xù)擠牙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