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經驗的投資者都了解,美元和黃金價格與一般商品一樣,具有走勢反向性,,即通常在美元指數(shù)走強后,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就會走低,。但這一邏輯并不總是正確,有時美元和黃金價格會同時上漲,,或同時下跌,。
例如,從1993年的5月到12月,,從2005年的5月到12月,,以及在2008年底至2009年年初。
美元和黃金的走勢并不定總是相反,,即便如此,,他們分別的漲跌幅也并不十分匹配,。國際金價從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一直強勢上漲,,而美元匯價總體變化則不大,。同時,其的波峰和波谷并不總是相對應,。2010年年中歐債危機爆發(fā)時,,黃金價格猛漲,而美元亦觸及高點,。
業(yè)內三位專家Capie,
Mills和Wood在他們的論文《以黃金作為美元的對沖工具》中提到,,市場中可能存在一些供給沖擊或央行(或政府)的干預。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外國投資者的預期,,他們認為美元匯率的變化只是暫時的,。這種預期讓他們寧可承受波動,而不是變動自己的投資組合以黃金來對沖(想想交易成本),。
不過,,中期或長期趨勢也受到了影響。傳統(tǒng)的反比關系在1978-1980的兩年間被打破,。如此長時間的背離,,使得人們需要對中期或長期(也包括短期)黃金和美元之間的負相關關系中斷的原因做更為詳細的分析。
首先,,有時金價上漲的動力并不是美元兌其他貨幣的走弱,,相反,是對所有貨幣的強勢,。
在1978-1980年間,,全球投資者一度擔心,緊隨石油危機之后,,全球貨幣體系可能崩潰,,并引發(fā)全球經濟衰退。因此,,投資者紛紛將持有的美元紙幣換成了黃金,,因而黃金從200美元/盎司暴漲至800美元/盎司,相對主要發(fā)達國家貨幣均大漲,。
但雖然黃金是應對金融危機,,甚至貨幣體系崩塌的保險政策。相對比,,美元也表現(xiàn)出類似的性質,。
美鈔也被視為全球避險貨幣——超過一半以美元計價的股票被美國以外的投資者持有;而在危機期間,,美國國債的需求極其旺盛,。因此,美元和黃金可以一起上漲或下跌。投資者可以同時選擇兩者來避險,。
最好的例子是從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黃金價格和美元都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不斷上漲。這樣的聯(lián)動表明,,黃金應表現(xiàn)為對美元主導體系的對沖,,而并非美元本身。類似的案例還曾發(fā)生在2010年11月,,黃金與美元一起上漲,,因擔憂愛爾蘭和歐元區(qū)的經濟情況。
綜上所述,,黃金回升而美元持平,,意味著投資者擔心全球經濟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狀況;而在美元和黃金同時上漲時,,則表明投資者擔心美國以外的全球經濟,,從而轉移資金到這兩個最重要的避風港。
雖然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美元就與黃金脫鉤成為了法定貨幣,,這意味著其購買力會受到貨幣貶值和通脹等因素的侵蝕,但在美國經濟政治軍事霸權不改的情況夏,,美元仍然是全球首選的儲備貨幣,,而在歐洲和日本經濟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元也自然會再度受到熱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