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燈打在一個瓷碗的背面,,將“大明弘治年制”兩排古體大字照得格外顯眼,。瓷碗兩旁,碩大的青花瓷盤上勾勒著精美的花草圖案,。 不大的陳列廳內,,擺滿了大小數(shù)十件青花瓷珍品,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這里不是中國某家瓷器博物館,,而是伊朗北部阿爾達比勒市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伊斯蘭教薩法維教團創(chuàng)始人謝赫薩菲·丁的陵園。 阿爾達比勒位于里海西南端,,不論走水路還是沿里海南岸向西,,這一帶都是絲綢之路穿越伊朗前往地中海、歐洲地區(qū)的必經(jīng)之地,。上千件中國古瓷器在這里得以保存至今,,昔日絲綢之路的繁華可見一斑。 謝赫薩菲·丁陵園里,,當?shù)貙в畏柖≌跒橐恍⿲W生講解歷史,。他說:“這些都是來自中國的寶物,,在我年輕的時候,家里擺放一件真正來自中國的瓷器,,那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謝赫薩菲·丁陵園內原有包括400余件青花瓷在內的1162件古瓷器,,伊朗政府將其中800余件轉存位于德黑蘭的國家博物館,,不對外展出。古籍記載,,17世紀初,,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國王將他私人收藏的瓷器捐獻給謝赫薩菲·丁陵園,部分藏品是從兩國數(shù)百年貿易往來中收藏的精品,,也有一些是來自中國的饋贈,。 法爾丁說:“中國把這么珍貴的禮物送給我們,說明從很早以前中國和伊朗就已經(jīng)是朋友了,�,!薄� 中伊兩國的往來始于絲綢之路�,!妒酚洝ご笸鹆袀鳌酚涊d,,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始通絲綢之路,。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張騫派副使抵達安息(今日伊朗),。此后漢朝使臣抵達時,安息國王派兩萬騎兵到東部邊界迎接,,隨后還派使節(jié)回訪漢朝,,敬獻禮品。 伊朗歷代都在絲綢之路上設立驛站哨所,,保護商隊免受侵擾,,促進東西方貿易往來。如今,,絲綢之路在伊朗家喻戶曉,,但由于歷史變遷,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它的行進路線,。人們公認它大致是一條橫跨伊朗,,與里海南岸相接的東西向路線。 德黑蘭大學教授薩達克·齊巴卡拉姆說,,有史以來,,伊朗一直是連接東西方文化和貿易往來的橋梁,,伊朗人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保護者,更憑借地理位置優(yōu)勢,,充當著東西方貿易的中間人,。“絲綢之路不僅豐富了伊朗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也給他們帶來了財富,。沒有絲綢之路,波斯商人就不會聞名世界,�,!� 齊巴卡拉姆認為,因為經(jīng)濟受到制裁沖擊,,伊朗非常希望加強與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國家的經(jīng)貿合作,,幫助本國經(jīng)濟走出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