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樓市頑疾,限價干預漸成各地調控“新概念”,。
記者獲悉,,北京、深圳等地的“限價房”呼之欲出,,而在上海,,政府在預售商品房審批環(huán)節(jié)也對房價起到指導限制作用。
4月15日,,北京首個限制銷售價格的商品住宅項目“長陽國際城”開盤銷售,,均價為12500元/平方米,低于周邊市場價20%左右,。該項目地塊出讓時招拍掛文件就限制了未來銷售的最高定價為每平方米12500元,,戶型面積限定為中小套型,將優(yōu)先用于滿足擁有北京市戶口或在北京工作,、居住一定年限以上人群的自住及改善型購房需求,。
顯然,這種“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讓開發(fā)商不敢捂盤,,成為最直接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方式。
在深圳,,5月1日后預售新盤也可能被設定一個“最高銷售限價”,。有消息稱,深圳將在5月1日采取新的預售備案系統(tǒng),,備案價格與成交價格捆綁,,成交價格只能低于而不能高于備案價格。對于2010年已獲得預售證的項目,,由2010年錄入合同的價格折算出一個均價,,新系統(tǒng)將對項目設定一個價格上限,如果超過該價格,,相關部門將不予打印合同,;2011年拿預售證的項目,則按照某一個月的錄入合同價格來折算項目均價,。對于還未拿預售證的項目,,將分片區(qū)制定均價上限。
其實,,北京的一房一價,、深圳的限價辦法在上海都已部分施行。去年,,上海市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規(guī)定,,房地產企業(yè)應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一房一價對外銷售,,銷售價格超出申報價格的,,應當再次報房管部門備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海新取得預售許可證的項目都會在“網上房地產”公示系統(tǒng)上標注每棟房源的最高售價和最低售價,,且原先房源報價上下均可浮動20%的,而改為“報價只能下浮,,不可上浮”,,其實就是給開發(fā)商預售商品房設定了一個價格上限。
此外,,雖然上海目前尚未設定分片區(qū)的房價上限,,但據記者了解,從去年年底開始,,上海售價在3萬元以上的商品住宅都遭遇了預售證“難產”的尷尬,。有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上海多個區(qū)縣房地部門也時常約談開發(fā)商,,了解項目定價目標,,行政干預房價的情況并不少見。
現(xiàn)在看來,,京滬深的限價政策大有在全國蔓延之勢,,直接干預房價或將成為政府深化樓市調控效果的重要舉措。
4月8日,,廣東增城市房管局已召集開發(fā)商開會,,通報了增城樓盤限價5%的通知,該限價政策試行期暫定為三個月,。4月20日,,廣東從化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鄒金明也公開表示,目前從化房價的漲幅已經達到9%,下一步將合理,、合情,、合規(guī)地進行限價。
除上述城市之外,,蘭州也傳出將出臺最高限價政策的消息,。當地媒體報道稱,根據蘭州市即將出臺的最高限價政策,,房價最高的城關區(qū)內新建商品房每平方米將會被控制在萬元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