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表現(xiàn)是起起伏伏:從2006年起,,市場行情開始井噴,,一些年輕的當代中國油畫家作品由數(shù)萬至十余萬的價格水平推上數(shù)百萬至數(shù)千萬元的高度;2008年受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過千萬元的“當代藝術”作品在拍賣會上幾乎是全部流標,;到2009年是沉寂期;從2010年開始回暖,;踏入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專場《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發(fā)展的里程碑:當晚的全球買家對中國當代藝術表現(xiàn)出極度的亢奮,該專場100%成交,,總成交額4.27億港元,,創(chuàng)當代中國藝術單一藏家拍賣之世界紀錄。有專家認為,,應對目前的狀況,,收藏當代藝術品必須有新的觀念,用原有的以個人喜好和審美方式去介入的收藏模式,,風險很大,。
1 什么人在買當代藝術品
4月3日晚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專場,亮相的105件中國當代藝術品被認為是目前最重要,、最完整及最有系統(tǒng)的當代中國藝術部分收藏品,,涵蓋了上世紀80年代至新世紀的中國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拍品中最受關注的是張曉剛的《生生息息之愛》以高出估價近3倍即7906萬港元成交,,不僅刷新了他個人世界拍賣紀錄,,也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中國當代藝術品;與此同時,,張培力,、王廣義、耿建翌等藝術家的個人世界拍賣紀錄也被刷新,。
誰是蘇富比尤倫斯專場拍賣會最大買家,?有市場人士分析說,不是熱愛當代藝術的忠誠藏家,,他們太理性了,;也不是新藏家,他們怕被忽悠了,;畫廊人也只能作壁上觀,。這場拍賣依然還是少數(shù)人的資本游戲,因此價格被推得很高也可以理解了,。
據(jù)蘇富比隨后公布的春拍夜場前十名拍品買家名單,,有2件作品被匿名買家買走,2件被美國私人藏家買走,,1件被美國紐約Acqua-
vella畫廊買走,,5件被亞洲私人藏家買走,。
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地位獲得進一步鞏固是不容置疑的,日前,,法國Artprice網(wǎng)站發(fā)布了他們對于2010年全球藝術市場的趨勢報告,。報告稱,三年前還位居法國之后的中國,,在2010年已經(jīng)超越美國和英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成為全球藝術市場的新中心。
2 如何切入當代藝術品收藏
動輒上千萬元天價的中國當代藝術,,該如何收藏呢,?專門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學者孫先生認為,目前的當代藝術收藏已不再是純粹的藝術收藏,,而嬗變成一門資本運作的生意,。想低成本進入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領域已不可能,那些頂級的當代藝術作品對接的都是億萬富豪,。但中國的當代藝術家決不止是那些頻創(chuàng)拍賣天價的拍場明星們,,還有一大批有發(fā)展?jié)摿Χ鴥r格在幾萬到幾十萬之間的當代藝術家,收藏的眼光應該更多地投向他們,。張曉剛的《同志120號》在1998年以2000美元賣給了畫廊,,其在2006年蘇富比春拍中拍出的價格是97.92萬美元。
事實上,,當代藝術家的早期作品更受市場青睞,,在蘇富比尤倫斯專場拍賣會上創(chuàng)造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的張曉剛《生生息息之愛》(三聯(lián)作),創(chuàng)作于1988年,,在1989年中國現(xiàn)代藝術大展中展出并受關注,,是張曉剛藝術生涯中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禜I藝術》的主編武勁認為: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是對過去二十年當代藝術作品價值的價格體現(xiàn),。進入拍賣市場并能取得好成績的必須是經(jīng)過多年市場歷練的藝術家的作品。而徹底的新面孔進入拍賣市場是幾乎沒有的,,也是不應該有的,。匡時拍賣藝術總監(jiān)尤永這樣描述當代藝術總體發(fā)展狀況:價值定位逐漸清晰,,歷史名作越來越貴,越買越少,。
3 以個人審美體系收藏風險大
對中國當代藝術概念和實質(zhì)的理解,,關系到個人收藏的價值判斷。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2009年佛羅倫薩當代藝術雙年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舒勇認為,,一直在成長的中國當代藝術,,今天已經(jīng)是個泛化的詞匯,它更多地是指時間的概念,,指當下的藝術,,而不是風格或流派的呈現(xiàn)。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反映時代進程,、介入歷史發(fā)展的節(jié)點,。因此,具有收藏價值的當代藝術品,,必須體現(xiàn)其社會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舒勇指出,,當代藝術的收藏如果只是建立在純粹個人審美體系上進行的話,,很難有所突破,因為它見證的只是個人喜好,,排他性很強,,無法系統(tǒng)地反映時代的變化。當代藝術的收藏已不再是簡單的購買行為和消費模式,,而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系統(tǒng)工程,,要不更多地要涉及歷史學、社會學和檔案學的概念,。正如尤倫斯對中國當代藝術從發(fā)現(xiàn),、收藏到一步步運作,用了整整20年時間,,才建立起了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話語權,。以個人審美體系進行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話,最后的結果只會落入被邊緣化,。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正步入“去尤倫斯時代”,,新一輪的權力分化開始,新的游戲規(guī)則要重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