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為PG-13的《哈利波特7(上)》不乏暴力與色情場景,,“哈利從爛漫的青春期走向復雜,、悲傷的成人世界”,。
本世紀最著名的系列電影正在走向終結,�,!豆�-波特》——這套出自“魔法女王”羅琳之手,、10年內(nèi)被翻拍成7部電影,、總票房超過54億美元的恢宏巨制——正在靜待一個時代的塵埃落定,。11月17日,,系列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下稱《哈7(上)》在上海舉行了媒體試映,,19日在全國大規(guī)模公映。
華納影業(yè)將這部終結篇分割為上下兩集,,似乎是為最后的告別留出一線緩沖,。畢竟,上集的臨近意味著吹響了下集的號角,,《哈利-波特》的終結之日定在2011年7月15日,,這一天,是我們真正向魔法師們說再見的時刻,。
漫長的告別,、殘酷的等待,片外觀者的傷感和片中人物的感傷,,相互交織出一種復雜的情緒,,帶來了暴風雨前的壓抑,也暗示了黎明和Ending即將同時到來的結局,。
成年之煩惱
“黑暗時代降臨了,,人們不應否認這一點�,!彪娪耙婚_場,,魔法部長傲羅就向全體魔法師發(fā)表了沉重的致辭,這也基本奠定了電影的整體格調(diào),。在鄧布利多逝世后,,伏地魔和食死徒占領了魔法世界,種族主義,、集權主義的重新注入舊有秩序,。審判、搜捕,、戒嚴……電影一開場就彌漫著一種類似納粹時代的恐慌,。此時,哈利-波特17歲了,剛好邁入成年人的門檻,。作為那個“被選之人”,,他承擔了“救世”的重大責任,同時也在慢慢走向黑暗,。用羅琳的話來說:“哈利從爛漫的青春期走向復雜,、悲傷的成人世界�,!�
大決戰(zhàn)一觸即發(fā),。此時,象征著安全和庇護的霍格沃茲和鄧布利多都不存在了,。少年的無憂無慮一去不復返,,隨之而來的是艱難和煩惱。為了躲避伏地魔,,也為了找尋克制之道,,哈利、羅恩和赫敏踏上了奧德賽式的征程,。
“我想這也是上篇最具看點的內(nèi)容之一,。雖然主人公們曾經(jīng)數(shù)度身陷險情,但霍格沃茲始終是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如今我們徹底離開了霍格沃茲這個充滿魔法的世界,,哈利、羅恩,、赫敏三人頃刻間面臨著學校外面危機四伏的世界,。他們感覺孤立無援,不堪一擊,。這種感覺讓這段正步入尾聲的探險之旅有了成人世界明顯的邊緣危機感,。”導演大衛(wèi)-葉茨如是說,。他曾執(zhí)導過《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以及《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其陰沉憂郁的個性化風格正好對應了羅琳對“成人危機”的理解。
在畫面的表達中,,葉茨試圖將陣陣襲來的黑暗具象化,,其中不乏暴力和血腥的場景。146分鐘的影片里,,每隔20分鐘就有一場戰(zhàn)斗,,戰(zhàn)斗地點從地面到天空,從山谷到海邊,。最令華納洋洋得意的一場大戰(zhàn)莫過于影片開始的“7個哈利”逃亡戰(zhàn),。在此場追殺戲中,,鳳凰社一行人為了安全護送哈利達到安全屋,安排了另外6個成員喝下復方湯劑偽裝成哈利,,但仍遭到伏地魔和食死徒的伏擊,。一場惡戰(zhàn)后,死傷嚴重,。根據(jù)小說的內(nèi)容,,《哈7》中將有五十多個正反面角色死亡。
“這很像是一部動作片,,”葉茨自嘲,。電影的“血腥”指數(shù)也由此慢慢升級——羅恩的手在移形中被扯斷了,模糊的血肉和扭曲的胳膊直接暴露在鏡頭前,;赫敏的胳膊在馬爾福莊園內(nèi)被刻上了血淋淋的“泥巴種”三個字,這是原著里沒有提到的情節(jié),。飾演食死徒的尼克-莫蘭回憶:“我拍的那些場景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黑暗,。當我去看片子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剪掉了一些太過血腥的,,我后來問起制片人大衛(wèi)-海曼:‘哦不,,為什么要刪掉?’他回答說,,那明顯就像是在看《電鋸驚魂》,。”
《哈利-波特》不再是一部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這一點可以從影片分級一窺究竟,。最早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是全民都可以放心觀看的PG級別,。但是到《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劇組與審片委員會曾經(jīng)為PG還是PG-13(13歲以下家長陪看)大肆爭執(zhí),最終刪改了若干死亡畫面,,勉強拿到PG級,。《哈7》則肆無忌憚地渲染成人氣氛,,除了暴力,,還有情色。該片最為人詬病的一場戲?qū)崒偕賰翰灰耍涸谙麥绶啬У囊粋魂器時,,羅恩產(chǎn)生了幻覺——全裸的赫敏和哈利相擁而吻,。這當然并非噱頭,而是投射出羅琳筆下另一個成長的煩惱:嫉妒和不信任,。無論如何,,《哈7(上)》已經(jīng)被明白無誤地打上了PG-13的標記,。而這,是導演在作出無數(shù)妥協(xié)(包括大量刪減片段)之后才換取到的結果,。
十年一覺魔法夢
在前期的試映之后,,各方評論陸續(xù)流出,影評人們在“最黑暗續(xù)集”的說法上達成一致,,評價卻大相徑庭,。《紐約郵報》認為:“這是至今為止哈利-波特系列中最為黑暗的一部,,續(xù)集很令人滿意,。”《國際銀幕》也表示:“影片融合了大衛(wèi)-葉茨優(yōu)雅的導演,、愛德華多-塞拉迷人的攝影和斯圖爾特-克萊格杰出的藝術指導,。”
老大哥《綜藝》雜志的觀點更代表了一種主流的聲音:“這是該系列最漫無邊際,、自由散漫的一部,。到處都是逃亡與轉(zhuǎn)折,而且伴隨著濃郁的孤獨與失落之感,�,!薄缎l(wèi)報》的評論相比之下顯得有些刻薄:“跟前六部比起來,,《哈7(上)》微不足道,,沒有懸念,沒有氣質(zhì),。本身就半死不活,,還要為它的終結默哀�,!薄丢毩蟆肪o隨其上:“這就是一部吊胃口的片子,。”《時代》雜志一語中的:“情節(jié)太拖沓了,,至少可以剪掉20分鐘,。”《好萊塢報道》甚至對下集的走勢不甚樂觀:“這部陰森的‘終結的開始’令人感到窘迫,�,!�
歸結起來,主流媒體對影片的質(zhì)疑可用幾個關鍵詞形容:“散漫”,、“拖沓”,、“無主題”。
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在接受采訪時曾感言:“《哈7(上)》就像一部公路片,�,!彪娪氨M是無休止的切換場景,,逃亡、戰(zhàn)斗,、尋找線索,,然后影片就結束了�,!缎侣勚芸吩敿毜仃U述了這個觀點:“伏地魔多年以來一直試圖殺死哈利-波特,,但是基于羅琳原著的臃腫,電影基本上已為伏地魔做到了這一點,。它們非常小心地遵守著故事情節(jié),,卻對電影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影片外來的細節(jié),、人物,、次要情節(jié)、次次要情節(jié)太多了,。除非你讀過原著,,否則你根本不知道你在看什么,即便如此,,你也需要電影研究指南的幫助,。更為糟糕的是,,盡管羅琳的故事很有創(chuàng)造力,,銀幕上的哈里·波特卻只讓你頭疼�,!�
其實,,所有的質(zhì)疑都可以指向《哈7》被分割為上下兩部的做法�,!缎l(wèi)報》指出,,這是華納影業(yè)建立在商業(yè)利益上的一種謀劃,以割裂故事的完整性為代價,。畢竟,,一部《哈利-波特》的電影票房接近10億美元,還不包括DVD發(fā)行,、相關產(chǎn)品銷售等產(chǎn)生的附加值,。從一開始,這就是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片方更喜歡以藝術之名來反駁。在700多頁的羅琳原著中,,處處藏有寶貝,,這是編劇史蒂芬難以割舍的原因,。面對英國記者“為何《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原書的字數(shù)最多,電影時長卻最短”的追問,,他回答:“面對那些翹首以待的粉絲,,我覺得我應該給他們一部最驚心動魄、最完美,、也最完整的《哈利-波特》,。”黑曼也補充道:“定局的形成,,依靠的恰恰是這些細致入微的描寫和交代,,我們根本無法作大面積的刪節(jié)�,!�
事實上,,影評人的態(tài)度根本無法左右《哈利-波特》的票房。業(yè)內(nèi)人士估計,,《哈7(上)》將再創(chuàng)這個系列的票房新高,。光在中國國內(nèi),大約也能收獲2.5億元,。因為,,忠實的哈迷不僅不會對“上下集”之分望而卻步,反而更加熱切地期待真正偉大的終結篇到來,�,!逗萌R塢報道》承認:“這部片子是為那些成年的哈利迷拍攝的,他們隨著哈利-波特一起成長,,一起畢業(yè),。”特別是當羅琳在倫敦首映式上再次宣布“自己對于哈利-波特的使命已經(jīng)結束”之時,,追看最后兩部系列電影就變成哈迷們沒有選擇的情感選擇,。
這是哈利-波特的成人儀式,也是哈迷的成人儀式,。
“電影劇集”的開啟或終結
同一群人,、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故事,,《哈利-波特》陪伴人們走過十年,。陪伴人們成長的系列電視有很多,陪伴人們成長的系列電影卻很少,。好萊塢流行一句話:“要想富,,拍續(xù)集”。好萊塢不乏系列電影,,它們統(tǒng)治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影片榜單,�,!缎乔虼髴�(zhàn)》、《指環(huán)王》,、《蝙蝠俠》都是一座座金礦,。其中,世界上最長壽的系列電影《007》,,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50余年來常演不衰,一共拍了23部,。但主人翁詹姆斯-邦德卻六易人選,,永葆青春;整個系列中,,故事與故事之間也并沒有必然的承接關系,。人物和故事享有充分的彈性,任憑時空飛轉(zhuǎn),,我自巋然不動——這是系列電影可以在好萊塢工業(yè)流水線上長久生存的基礎,。
但《哈利-波特》系列卻展現(xiàn)出驚人的穩(wěn)定性。從主角到配角,,7部電影鮮有換角,。唯一的意外發(fā)生在鄧布利多身上,演員理查德-哈里斯于2002年因病去世,,“鄧布利多”不得不換上邁克爾-甘本飾演,。如果說“007”只是一個著名的品牌商標,那么“哈利-波特”則是一種情感寄托,,是有血有肉的,,每一部劇情之間都有明顯的連接,。人物的變化,,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跟隨劇情而變化。現(xiàn)實世界里,,觀者也隨之一同成長,。“哈利-波特”帶來一種真實的力量,。這種力量在電影虛造的視覺效果中,,爆發(fā)出直接且強大的沖擊力。
經(jīng)營類似的系列電影,,概率低,、風險大。首先,,原著作者或編劇必須有完成大幅拼圖的耐心和能力,。其次,,演員陣容要保持長時間的穩(wěn)定性。有一段小插曲,,在拍攝《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時,,艾瑪-沃特森曾表露出為學業(yè)放棄電影的意愿。這場“辭演風波”一度令華納措手不及,,好在通過包括加大片酬等在內(nèi)的各種手段,,最終成功說服艾瑪回歸。
《哈利-波特》式的系列電影其實更符合美劇特色,,就像《成長的煩惱》,、《老友記》那樣。只不過,,財大氣粗的華納公司將其放大到了銀幕上,,同一批人在十年內(nèi)演繹同一個故事,它們的共同特點就在于維系了觀者的情感依托,。一旦入戲了就戒不掉,,正如一位哈迷所言:“我看的不是電影,是回憶,�,!�
《哈利-波特》走出了系列電影的另一條路子,很難說是否會引領一股效仿美劇的“電影劇集”潮流,。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有好的劇本�,?梢云诖氖�,,羅琳近日透露,她很有可能再寫一部與《哈利-波特》相仿的小說,。
哈利-波特成長史
1.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1年11月4日英國首映,。票房:9.74億美元
在11歲生日那天,孤兒哈利收到了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入學邀請信,。在學校,,他認識了忠厚善良的男孩羅恩和聰明伶俐的女孩赫敏,還有形形色色的老師和同學,。哈利發(fā)現(xiàn)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始終縈繞在自己周圍,,這一切都與一塊神秘的魔法石有關。而魔法石的背后則有一個不能提的名字——伏地魔,,他正是殺害哈利父母的兇手,。
2.《哈利-波特與密室》——2002年11月3日英國首映。票房:8.78億美元
霍格沃茲怪事連連。學生們遭到攻擊而被石化,,現(xiàn)場留著鮮血寫的“密室已被打開……”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與密室有關,。霍格沃茲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斯萊特林認為,,只有純血統(tǒng)巫師,,才有資格進入學院學習。他建立了一個密室,,只有其繼承人才能打開密室,。百思不解之時,哈利發(fā)現(xiàn)了一本屬于“湯姆·里德爾”的日記,。根據(jù)日記線索,,他找到了密室。并發(fā)現(xiàn)湯姆·里德爾正是伏地魔的原名,。湯姆曾打開密室,,放出了蛇怪,攻擊血統(tǒng)不正的巫師,。哈利則殺死了蛇怪,,銷毀了蘊藏伏地魔靈力的日記,霍格沃茲恢復平靜,。
3.《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4年5月31日英國首映,。票房:7.95億美元
魔法世界中有一座戒備森嚴的阿茲卡班監(jiān)獄,里面關押著一個臭名昭著的囚徒,,名字叫小天狼星布萊克,。傳言布萊克是伏地魔的忠實信徒,出賣了哈利的父母,。有一天,,布萊克逃出監(jiān)獄,來到了哈利身邊,。原來,,布萊克是哈利父母的忠實朋友,也是哈利的教父,。他并沒有出賣朋友,,叛徒另有其人,。布萊克逃獄就是為了揪出一直潛伏在羅恩身邊,、幻化成小老鼠的小矮星彼得。
4.《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5年11月6日英國倫敦首映,。票房:8.95億美元
魔法學校最著名的三強爭霸賽即將來臨,。哈利意外被選中成為霍格沃茲的勇士代表。他積極應戰(zhàn),準備在三強爭霸賽中戰(zhàn)勝自我,,為學校爭光,。殊不知,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黑魔法陰謀,,伏地魔的肉體也因此復活,。
5.《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7年6 月28日
日本東京首映。票房:9.38億美元
魔法部不愿意承認伏地魔回來了,。他們派來了一位專橫跋扈的高級調(diào)查官,,對學校各項事務橫加干涉,并最終趕走了鄧布利多校長,,使學�,;\罩在一片混亂之中。此時,,秘密組織鳳凰社慢慢浮出水面,,他們堅定支持鄧布利多,準備與伏地魔作最后的決戰(zhàn),。
6.《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9年7月15日全球同步上映,。票房:9.33億美元
哈利隱隱覺得這一學期斯內(nèi)普教授和同學馬爾福的關系發(fā)生了微妙變化,其中似乎別有一番隱情,,而馬爾福更是行蹤詭秘,。哈利試圖揭穿馬爾福的陰謀,但始終沒有成功,,直到馬爾福把食死徒引進學校,,而斯內(nèi)普則殺死了鄧布利多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