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時裝設計師們,,是怎樣借著自己的名聲不務正業(yè),、頻頻圈錢的,。

全世界最自戀的時裝設計師之一Marc Jacobs在2008年就曾為的自己設計的LV
Graffiti包全裸出鏡,。
Louis Vuitton創(chuàng)意總監(jiān)Marc
Jacobs又一次激怒了紐約西村的居民們。原因是他在這個平靜的藝術街區(qū)開設了一間名叫BookMarc的書店,。開書店本身并非壞事,問題是BookMarc吸引了大量的Marc
Jacobs擁躉從各地涌來,。他們組成了聲勢浩大的觀光團,,恨不得把BookMarc的門檻踏平,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們的生活,。
Marc
Jacobs本人及生意伙伴Robert Duffy對此當然十分滿意,。Robert Duffy甚至在BookMarc開業(yè)的當天就表示,Marc
Jacobs咖啡館也已經(jīng)在籌備中了,。
時裝設計師賣咖啡,,奇怪嗎?事實上,,不知從何時開始,,時裝設計師們就頻頻跨界,做著各種與自己本行關系不大的事情,而且還常贏得滿堂彩,,仿佛他們在時尚界的成就等同于一張跨界研究生證書似的,。拋開愈演愈烈的大牌設計師與高街品牌聯(lián)名設計的部分不談(那只是赤裸裸的生意),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時裝設計師們,,是怎樣借著自己的名聲不務正業(yè),、頻頻圈錢的。
攝影師
老佛爺Karl
Lagerfeld大概是最想被人冠以攝影師稱號的時裝設計師了,,而中國版《Vogue》5周年圖片展則正投其所好,。為了討好這個在時尚行業(yè)只手遮天的老人,雜志們頻頻邀請他拍攝時裝大片,,即便他習慣性地在一段時間里永遠只用同樣的模特——比如最近,,我們就只看得到超模Baptiste
Giabiconi。另外,,他的照片雖然場面華麗,,卻很少獨具創(chuàng)意。相比之下,,Dior Homme的前任設計師Hedi
Slimane就要令人敬佩得多,,為了攝影和其它一些藝術追求,Hedi辭去了在Dior的職務,,而他隨后交出來作品也堪稱優(yōu)秀,。Tom
Ford同樣親自操刀其同名品牌的廣告拍攝,而且經(jīng)常性地,,他拍攝的對象是他自己,。
酒店及餐廳設計師
這是意大利人的最愛。Versace,、 Missoni和Moschino都有旗下的酒店,。前不久Giorgio
Armani親手設計的奢侈酒店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正式開業(yè),Salvatore
Ferragamo的酒店也在籌備當中,。對于愈發(fā)自戀的時裝設計師們來說,,一年兩場的成衣秀已經(jīng)遠遠不夠滿足他們影響世界的野心,可以提供全方位身心體驗,、完美體現(xiàn)設計師生活理念的酒店顯然是個上佳選擇,。Dolce
& Gabbana在米蘭擁有一家黃金餐廳,他們設計了這家餐廳的一切,,而Hotel
Armani簡直就是為設計師本人歌功頌德的超大型博物館,,唯一不同的是它并不需要每年支出一定的養(yǎng)護費用,反而可以輕而易舉地壓榨了時尚愛好者(以及暴發(fā)戶)們的錢包,。
導演
Tom Ford可說是引發(fā)設計師們蜂擁拍電影的始作俑者,。他的處女座《A Single Man》獲得了不少媒體的好評,,并且讓男主角Colin
Firth斬獲了一座金獅獎。一時之間涌來的溢美之辭讓不少同樣大牌的設計師坐不住了——Karl Lagerfeld緊隨其后為Chanel拍攝了一組短片,;Dolce
&
Gabbana的新片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為此他們還請來了意大利女神莫妮卡?貝魯奇,還建立了一個倒計時網(wǎng)站,,聲勢堪比一部真正的好萊塢大片,。我對這樣的玩票之作興趣實在不大:設計師們的電影作品往往流于表面和極度自戀,《A
Single Man》中反復出現(xiàn)的慢鏡頭和標準Tom Ford式著裝沒法不讓人審美疲勞,,而Karl
Lagerfeld的16分鐘短片宛如夢囈,,我也根本不指望Dolce & Gabbana能改變點兒什么。
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沒有足夠的本錢拍攝制作精良的大片,,于是他們拍概念短片,。比如鬼才設計師Gareth
Pugh就找來超模Raquel在他的短片中搖頭晃腦,先不論意義,,氣場上先蓋住了再說,。
評委
大批時尚真人秀的崛起給時裝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工作——評委�,;旧�,,設計師只要能直面鏡頭,說話時舌頭不打結,,就完全能夠勝任,。這個領域里最成功的,是美國設計師Michael
Kors,,雖然他至今也沒在選秀節(jié)目《Project
Runway》中說出什么驚世駭俗的言論,,但長期露臉已經(jīng)令他在全球的個人知名度大漲。如果你看這類節(jié)目較多,,就會發(fā)現(xiàn)各個品牌的設計師們的確很樂于接受真人秀節(jié)目的邀約,,因為這個工作完全不需要什么創(chuàng)作與努力,只要故作刻薄地對選手們指指點點就足夠了,。
Model,、演員、雜志主編……
在媒體無限發(fā)達的今天,,時裝設計師們從來沒有遭遇過這么多鎂光燈和鏡頭。如果你是一名新銳設計師,,《Dazed &
Confused》雜志會給你做專題采訪,;如果你是一名華裔設計師,那么國內(nèi)所有的時尚媒體會越過太平洋對你狂轟濫炸,;如果你是一名已經(jīng)出柜的“同志”設計師,,你將很有機會登上《Out》雜志封面……被提名CFDA大獎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拍攝一組宣傳照供各大媒體發(fā)布;而若與高街品牌聯(lián)名之后,很可能你得對著鏡頭大力吆喝,;你得在紅地毯上學會像明星那樣搔首弄姿……
對于那些高調(diào)而自戀的設計師而言,,這當然是件好事,比如死對頭Marc
Jacobs和Tom Ford就在《Out》雜志上打過擂臺,,兩人還先后為自己品牌的香水代言,,大喇喇地將自己的性感海報放大到五層樓那么高。然而對于Alber
Elbaz(Lanvin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這樣傳統(tǒng)的設計師來講,,情況就有些尷尬,。時裝設計師們已經(jīng)跨越了那個只需要拿著剪刀和量尺躲在幕后的時代,時尚的空前大眾化讓他們不得不走到幕前,。時裝設計師們成了最新的時代偶像,,他們是新時代的政治家、運動員和娛樂明星,。公眾對他們趨之若鶩,,并且對他們的私生活了若指掌。這就是為什么在Isabella
Blow的傳記片里,,John Galiano而非任何專業(yè)演員扮演了他自己,,而對雜志絕非精通的Karl
Lagerfeld也可以受邀主編整整一期的《Wallpaper》。
然而這其中可以被忽略的部分則是,,時裝設計師們絕不是萬能的,。當他們出于商業(yè)目的或其他自身需要而去從事某些并不那么擅長的工作時,招來膜拜的是他們的知名度而非才華,。他們或許做到了讓時尚理念影響到更多的人,,但與此同時,對于時裝行業(yè)本身而言,,他們所做的貢獻卻變得有限,。也許不務正業(yè)的設計師并非糟糕透頂,但必須承認,,也并不那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