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和分析人士對歐元走勢的消極看法,讓衰落的氣氛在歐洲蔓延開來,漸漸淡化了全球對美國危機的關注。在美國,,經濟問題因為持續(xù)的經濟、財政和能源危機仍在加劇,,社會不平等現(xiàn)狀也在繼續(xù)擴大,。此外,隨著危機不斷惡化,,其政府內外政策的靈活性也越來越受限制。
美國自建國以來,,政治力量間的競爭就一直存在,,社會經濟問題導致各方面力量在競爭中逐漸被對方封鎖,最終導致美國內外政策的行動力嚴重癱瘓,。雖然美國依然要求保障一個美國式的自由的社會秩序,,但是經濟危機和政治阻塞使民主越來越難以實現(xiàn)。這些美國的種種現(xiàn)狀即是本書將探討的主要課題,。美國必須承擔起它在維護全球秩序方面的責任,,以保障其國民人身安全及自由貿易和穩(wěn)定的主導貨幣等公共財產的安全。這也是其他國家承認其霸權地位,、民主統(tǒng)治者身份,,并跟隨其領導的前提。未來美國肯定會不顧一切地重視并推進利己主義,因為這對它來說是性命攸關的,。同時它也試圖將大量負擔向亞洲,、歐洲等競爭者和盟友轉移。
經濟和金融危機令美國的基礎問題更加惡化,,使這個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1946至1964年黃金年代的嬰兒潮中出生的人逐漸退休。時至今日,,他們積累了巨額的財富,,欣然地享受著無憂無慮的晚年生活。但種種跡象表明,,移民的沖擊力和隨之產生的巨額費用,,尤其是醫(yī)療和養(yǎng)老費用,使這個國家亂了陣腳,。雖然洶涌而來的移民潮逐漸降低了國民平均年齡,,但是如今這股潮流也只能對人口的過度老年化起到減輕的作用。年輕的一代在未來不可能承擔得起供養(yǎng)上一代的重任,。年輕求職者的失業(yè)率急速攀升,,而且他們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因此年輕的一代根本不能對國民生產總值做出必要的貢獻,,更別說為上一代提供支持了,。
誠然,在美國仍有幾所精英大學,,它們所培養(yǎng)的人才具有推動科技和經濟革新的重要影響力,,這些人才常游走于國際的所謂常青藤高校之間。當然,,他們的資產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好景不再。從幾個領取獎學金者不難看出,,大幅上升的學費只有少數(shù)富家子弟仍能承受,。對于最優(yōu)秀的一萬名學生來說,這部分獎學金的投入絕對物有所值,。他們在各教育機構中與未來的政治,、經濟主導人士建立起龐大的人際關系網,在畢業(yè)之后能將這項投資成倍地掙回來,。他們所擁有的良好的起步機遇,,是其他公民無法企及的。他們的收入不會因繳納社會保障金或稅收而明顯減少,,不過多虧了他們的貢獻,,被毀壞的公眾基礎設施和社會弱者的處境才能得到些許改善,。
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性和風險的國家,人們被這些問題波及的程度各不相同,。有人完全不受影響,,而另一些人卻必須面對更多的危機。如果更仔細地觀察美國的資產和收入分布,,便會發(fā)現(xiàn)很多極端差異,。這些差異是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并直接阻礙了美國經濟復蘇,。如果說三分之二的美國經濟是由個人消費者需求所推動,,那么社會萎靡不振的情勢就是經濟復蘇的絆腳石。失業(yè)率持續(xù)走高,,而且和最新出臺的債務上限一樣,,主要通過削減社會福利支出和聯(lián)邦、聯(lián)邦州其他影響需求的財政支出來解決,。這樣一來,,哪里還談得上購買力?與其他高度工業(yè)化國家相比,,美國通過失業(yè)金和社會保障金的形式進行的再分配實在微不足道,。這些直接導致了更多美國人所能承擔的消費額日益降低,因為如今借債消費已經不能實現(xiàn)了,。
在如此棘手的情況下,,美國必須由上至下地清理近幾十年來堆積如山的債務,以保障其信譽,。國內的儲蓄率對解決問題作用不大,,因為低儲蓄率一直是這個國家的傳統(tǒng),很多家庭甚至債臺高筑,。外國越是無法或者沒有意愿支持美國國債,,美國就越有必要立刻執(zhí)行其減債重任。
進一步的經濟促進政策已經毫無作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形勢惡化,。至少是在2011年夏季,有關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的討論震動人心時,,政治體系就已經明顯無法正常運行。如果總統(tǒng)嘗試通過提高信貸支出刺激經濟,,必定會在國會受挫,,因為參加共和黨茶黨運動的自由主義者和反政府代表在國會上阻止信貸,并受到了財政保守派藍狗聯(lián)盟的支持,。不僅如此,,總統(tǒng)在貿易政策上也多方受限,。即使他敢于跟國會進行這場權力之爭,也不會有議員會支持自由貿易政策,。
在財政和貿易政策受限的情況之下,,美聯(lián)儲成為唯一保留下來的有行動力的機構。美國通過美聯(lián)儲購買市場上外國投資者手中仍未償還的美國國債,,試圖以此來擺脫債務問題,。這種方法美其名曰“量化寬松政策”,實際上就是以此為借口加印貨幣,。作為國際主導貨幣的美元因此陷入貶值危機,。隨之而來的有兩大副作用:一方面美國擺脫了大部分債務;另一方面出口商品降價,,因而更受市場歡迎,。這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完全無傷大雅。
盡管目前這種使美元貶值的計策收效甚廣,,但是就長遠看來,,美國經濟的根本結構問題仍然存在。近幾十年來,,美國放慢了工業(yè)生產,,試圖向以金融服務為中心的服務型社會轉型。就這方面來說,,美國的確有很多值得稱贊的革新意識,,但是其中的某些革新卻直接導致了經濟和金融危機。正當人們?yōu)槊绹⻊招袠I(yè)的繁榮欣喜時,,看似執(zhí)拗的歐洲人卻仍執(zhí)著于生產和工業(yè),,事實證明他們是很明智的。如今美國的掌舵者肯定意識到了,,當人們忽略生產時,,報復性的結果就會隨之而來。
美國必須再次開始生產,�,?偨y(tǒng)奧巴馬希望通過綠色新政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降低國內經濟及外交政策的成本和風險,。
這無異于是實行榨油療法,。降低油耗勢在必行,高額的油價已經讓美國的經濟活力陷入癱瘓,,同時,,美國的外交行動力也因此受限。崛起的中國逐步發(fā)展成為美國最強勁的對手,,美國想要在全世界范圍內確保其重要利益將不再那么簡單,。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的軍事力量,即所謂的硬實力,,依然不可撼動,。因為其他國家擁有的軍事戰(zhàn)斗力都無法與這個超級大國一較高下。但是在危機四伏的貨幣戰(zhàn)爭中,,這些裝備毫無用處,,甚至可能徒增累贅。為了穩(wěn)定財政預算,,美聯(lián)邦政府不得不大量縮減軍備支出,,因為龐大的軍備支出會進一步削弱美國經濟。
另一方面,,美國的軟實力,,即他在文化和經濟領域的榜樣效應和吸引力,也頻頻受挫,。首先作為定位標尺的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1989年所出現(xiàn)的一整套針對拉美和東歐國家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體現(xiàn)“華盛頓共識”的政策主張,,曾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發(fā)展中國家推動,其后果引起極大爭議,。在次貸危機,、全球信貸危機愈演愈烈背景下的2009年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上,英國首相戈登·布朗稱“舊有的華盛頓共識已經終結”,。
喪失了其地位,。根據(jù)華盛頓共識,所有國家都應該以美國為榜樣,,對社會和市場實行自由化,。關于國家在經濟和移民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問題,在美國本土也曾掀起過激烈的爭論,,這在美國歷史上屢見不鮮,。
2012年大選年之際,美國忙于處理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整個世界都屏住了呼吸,。因為曾經的世界霸主,如今缺乏行動力,,這很可能會讓世界陷入無秩序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