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真正勇敢的人,,他們皺著眉頭用自制的聽診器在這里聽一下,,那里聽一下,聽出這個巨人體內(nèi)在潰爛,、細菌在繁衍,,他們就將一些標志著疾病的旗幟準確地插在它的軀體上,。” 蘇童在一本書中這樣描述一群為我們這個時代把脈的人,。聚集在鳳凰衛(wèi)視《世紀大講堂》中的人常常就是這樣一群人,,在《中國的困惑》中,,他們針對中國這個巨人體內(nèi)的問題開出了一個又一個藥方。 日本內(nèi)閣府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第二季度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為1.288萬億美元,,低于中國1.339萬億美元的第二季度產(chǎn)出,第二季度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 按理說,,這無論如何是每一個中國人值得欣喜的一件事,但中國GDP的增長,,并沒有給普通的民眾帶來切身的好處,,最近在網(wǎng)絡上紅起來的北京歌手川子的一首歌中,表現(xiàn)的可能是大多數(shù)中國老百姓對GDP的感受:“偉大的祖國她超有錢吶,!四萬個億跟我有什么關系呢,?驕傲的GDP他噌噌地長啊,!能為我換來幾包尿不濕嗎,?” 為什么中國GDP的增長給普通中國老百姓的感覺如此糟糕?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的《經(jīng)濟模式再思考》給出了答案:老百姓能感覺到的GDP的增長速度差不多只有官方公布的一半左右,,真正的全民所有制之下的大家應該有的那一部分,,老百姓是不怎么看得見和感覺得到的,中國當前居民消費在GDP增長中的占比只有30%-40%,,甚至還遠低于1960年的日本居民消費水平,,中國是唯一一個在過去50年里民間消費占GDP比重越來越低、而政府開支占GDP比重越來越高的國家,。 同樣的發(fā)展中國家,,2007年巴西政府在公共衛(wèi)生支出這一項上花掉的錢,差不多相當于GDP的5.45%,;而中國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就業(yè)福利三方面加在一起,,才花了相當于GDP的2.45%,。這樣,就怪不得普通中國老百姓感覺不到GDP增長帶來的好處,。他還通過計算,,國家差不多欠每個中國公民5萬到6萬人民幣的錢,按他的解釋,,你差不多就能理解“國富民窮”的淵源,。至于中國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制訂的投資總額超過4萬億的刺激計劃,陳志武也認為,大部分也投錯了方向,。 經(jīng)濟學博士盛洪的《追尋流失的租金》與陳志武的《經(jīng)濟模式再思考》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的土地資源、礦產(chǎn)資源為國家所有也就是全民所有,,中國的公民人人有份,,但這些資源的收入最后卻進了部分利益集團的腰包。從他的解釋,,你就能理解“中石油”,、“中石化”為什么那么富,而他們的富與你毫不相干,,盛洪對癥下藥,,給中國經(jīng)濟開出的藥方是“收租減稅”。 其他幾位學者的卓智可謂也招招把住了“中國困惑”的命脈,,李煒光的《稅改的設計思維》,、黎友煥的《熱錢與經(jīng)濟安全》、鄭永年的《民主的現(xiàn)實考量》,、王人博的《憲政改革思路》,、沈巋的《把脈城市拆遷》,、張鳴的《城市化與農(nóng)民出路》,、王思斌的《農(nóng)村新社保困局》等等,幾乎涉及了中國當前社會問題的種種困境,,并開出了值得決策者思考和借鑒的良方,。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并非國家政策的決策者,。中國,,這個巨人的康復只能寄希望于決策者能聽到這些聲音,并多少影響他們的決策制訂,,或者寄希望于所有的聽眾,,寄希望于對他們的潛移默化,直到有一天他們成為中國國家政策的決策者,。 說到底,,中國社會種種弊端的改革,是各種利益集團博弈的過程,,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既得利益者好像從來不知道他們最終也會從改革中受益。念及此時,,幾十年前,,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的聲音猶言在耳: “我們中國政體是個最缺少變法彈性的政體,中國的政治有一個底色,那就是當政集團,,當政的不只是個人而是一個集團,,這個集團也有特色,特色也許是家族,、也許是宦官,、也許是士大夫、也許是滿洲人,,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集團,不只是個人,。集團中任何一兩個人的覺悟,,如果只是個人,都沒有用,,除非整個集團變色,,但整個集團變色談何容易?既得利益與保守觀念早就封殺了這種可能……” 也正因為此,,這本書的出版才尤為珍貴,,所有那些為中國困惑的仁人智士,那些希望中國變得越來越美好的人,,都應該讀一下此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