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了多時之后,,全新的退市制度終于正式出臺,。10月17日,中國證監(jiān)會正式發(fā)布了《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退市意見》),,并宣布自發(fā)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
《退市意見》顯示,,此次退市制度改革主要從五方面對現有的退市制度進行了完善。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主動退市制度,�,!锻耸幸庖姟分痦椓信e了因為收購、回購,、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場活動引發(fā)的7種主動退市情形,。并針對主動退市的特殊性,在實施程序,、后續(xù)安排等方面做出了有別于強制退市的專門安排,,包括經過股東大會雙2/3表決通過、聘請獨立財務顧問進行專業(yè)把關,、要求獨立董事發(fā)表意見等,。同時,為引導市場化的主動退市,,《退市意見》規(guī)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明確實施重大違法公司強制退市制度。針對欺詐發(fā)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市場反映強烈的兩類違法行為,,落實《證券法》關于重大違法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的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上市公司存在上述兩類違法行為,,被證監(jiān)會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證監(jiān)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證券交易所應當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對于上述重大違法暫停上市公司,,《退市意見》原則上要求證券交易所在一年內作出終止上市決定,但同時也區(qū)分欺詐發(fā)行與重大信息披露違法作了差異化安排: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暫停上市公司在規(guī)定時限內全面糾正了違法行為,、及時撤換了有關責任人員,、對民事賠償責任承擔作出了妥善安排的,其股票可以恢復上市交易,,但對于欺詐發(fā)行暫停上市公司,,除非發(fā)現其行為不構成欺詐發(fā)行,否則其股票應當在規(guī)定時限內終止上市交易,。
在現有的強制退市指標方面,,證監(jiān)會表示,盡管有意見建議,,在嚴格執(zhí)行交易類指標的同時,,進一步弱化財務類標準。但考慮到“連續(xù)三年虧損”是現行《證券法》確立的退市情形,,在法律未作修改的情況下,,《退市意見》依然保留了這一指標,。《退市意見》要求嚴格執(zhí)行市場交易類,、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
在相關配套制度安排上,,《退市意見》要求證券交易所對強制退市公司股票設置“退市整理期”,,明確要求證券交易所應當建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統(tǒng)一安排強制退市公司股票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tǒng)設立的專門層次掛牌交易,。公司退市后滿足上市條件的,,可以申請重新上市,為防止重大違法退市公司有關責任股東通過提前轉讓股份來規(guī)避法律責任,,《退市意見》還對其轉讓行為做了專門限制,。
除此之外,為了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退市意見》重點強調了退市中的信息披露,、主動退市異議股東保護問題,進一步明確了重大違法公司及有關責任人員的民事賠償責任,。
“《退市意見》發(fā)布后,,我們將指導滬深交易所進一步嚴格落實退市工作責任,切實加強退市實施工作的統(tǒng)籌和協調,,嚴格落實退市制度的規(guī)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堅決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弊C監(jiān)會新聞發(fā)言人張曉軍當天表示,,健全完善的退市制度,有利于實現優(yōu)勝劣汰,,提高市場有效性,;有利于上市公司主動確定和實施發(fā)展戰(zhàn)略,提升公司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活力,;有利于培育理性投資的股權文化,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今年7月4日,,中國證監(jiān)會就《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退市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標志著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啟動,。根據我國法律有關退市制度的規(guī)定,,2001年水仙電器,、廣東金曼2家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交易,成為首批依法退市公司,。至今,,滬深交易所累計僅有78家公司退市。
由于涉及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以及數量龐大的股民,,退市制度的改革始終是A股制度改革中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之一。WIND統(tǒng)計數據顯示,,即使以78家公司退市為準,,相對于目前2652只上市股票總數而言,其占比僅為2.9%,,遠遠低于其他成熟市場的水平,。據了解,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有8%的公司退市,,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率為6%,。2009年紐約交易所新上市公司94家,退市212家,。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不僅涉及職工和債權人事項,,也涉及地方政府,,更涉及成千上萬投資者切身利益,利益關系復雜,�,!癆股的退市難,關鍵不在于退市制度,,而在于退市對地方政府,、大量的普通投資者的影響�,!北本┐髮W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企業(yè)退市之后,投資者手中的股票變成了廢紙一張,,正是為了規(guī)避退市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A股借殼等現象才會比較嚴重。
就整個A股市場層面而言,,上市公司退市難,、退市少也給整個市場的定價能力和效率帶來了嚴重影響。眾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無動于衷,,對一些業(yè)績表現差甚至存在嚴重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上市公司反而“青睞有加”,,甚至在上市公司瀕臨退市的時候也敢于豪賭其重組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而一些業(yè)績表現優(yōu)秀的藍籌類上市公司卻無人問津,交投極為清淡,。在業(yè)內人士看來,,A股市場的造假成本低廉、垃圾股難以退市,,本質上形成了投資者對此類股票繼續(xù)在場內留存交易的剛性預期,,對垃圾股的風險視而不見,扭曲了整個市場的估值體系和定價功能,。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退市制度改革是中國股市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隨著退市制度的正式推出,,藍籌股的春天已經來臨,垃圾股的末日也已經到來,。李大霄表示,,從過去看,真正退市的公司不多,,但隨著新退市制度的推進,,今后退市將成常態(tài)化。此外,,注冊制的導入,,殼資源價格下降,以后炒作垃圾股,、題材股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WIND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滬深兩市的風險警示股票(ST,、*ST類股票)共有49只。從2014年半年報的情況來看,,上述49家企業(yè)中,,仍然有30家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虧損。其中,,*ST超日,、*ST儀化、*ST二重,、*ST新材等8家企業(yè)的虧損金額都在一億元以上,。業(yè)內人士分析,一旦未來退市真正的實現常態(tài)化,,這些企業(yè)有可能迅速面臨被市場和被投資者拋棄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