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報告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可烏龍年報年年有,今年似乎更離奇,。受眾多機構和投資者追捧的貴州茅臺在年報中將高管年薪單位“元”錄入為“萬元”,,一字之差薪酬差出萬倍,引起股民關注,。昨天記者從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3日,就有28家上市公司年報因各種差錯打了“補丁”,。
“偶爾的失誤誰都有,,不過這錯誤也太離譜了,難道負責審計的會計師都看不出來嗎,?”記者了解到,,股民之所以對此事反響較強烈,是由于貴州茅臺的烏龍事件可能只是多家上市公司年報差錯的一小部分,。有媒體統(tǒng)計,,貴州茅臺的年報中創(chuàng)下過60多處錯誤的紀錄。五糧液2007年年報中,,也曾因一字之差為公司平添了10億元主營業(yè)務收入,。今年樂視網等上市公司年報中,,涉及凈資產收益率、限售股份等6處錯誤,。 記者查詢看到,,貴州茅臺的更正公告注明了錯誤原因是“錄入失誤”。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協會統(tǒng)計,,截至4月初,28家為年報打“補丁”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發(fā)布了修訂公告,,這些出錯的年報,并非是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錯誤,,全部是由于上市公司相關人員疏忽,、筆誤、錄入等導致的差錯,。 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肖厚發(fā)分析,,在會計師出具審計報告后,上市公司須根據交易所要求的模板重新對報告進行加工制作,,很多差錯就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據統(tǒng)計,,絕大多數年報差錯都是上市公司責任心不夠導致的,,僅有極少部分是由于會計師審計的數據有誤。 據了解,,在上市公司年報制定完成后,,根據審計準則等相關要求,會計師事務所須盡到“閱讀”責任,,但實際操作中,,由于一些上市公司沒再給會計師進行“閱讀”的機會,或者會計師“閱讀”后,,對超出其審計范圍外的數據沒有在意,,沒有發(fā)現,也導致了一些差錯最終出現在年報中,。 業(yè)內專家建議,,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環(huán)節(jié)不重視、屢屢出錯的現狀,,應引起監(jiān)管層關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責任心亟待加強,而監(jiān)管層對相關上市公司應盡快給予“公開譴責”,,或者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特別是對一些查處后發(fā)現以虛假數據欺騙投資者的上市公司,,監(jiān)管層一旦查實確有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也應一并給予連帶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