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日本政府干預匯市后,,日元經過短暫回調后又開始升值,。日元大幅升值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恐怕最根本的要與日本貨幣政策長期失當相關。
20世紀90年代初,,資產泡沫破滅嚴重打擊了日本經濟,。“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經濟一直處于資產價格收縮狀態(tài),,作為對泡沫時期大量設備投資的減少,,經濟體系需要對資本存量進行調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直接對日本經濟造成打擊,。1999年2月,,鑒于當時各大銀行面臨的經營危機,日銀把短期金融市場(具體為銀行間市場)的短期利率(具體為無擔保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誘導目標從0.5%降低到零,,實行了前所未有的所謂“零利率政策”,。
日本采用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后,儲備貨幣大增,,基礎貨幣供應量增速從此前10%以上升至20%以上,。但同時,需求缺口,、人口老齡化,、以及“流動性陷阱”使日本陷入了所謂“增長型衰退”,也即一個經濟體雖然成長,,但產能利用率長期不足,,持續(xù)推動物價下跌,造成了通縮預期,,而這又進一步促使日本堅持低利率和弱勢日元政策,,形成日本“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弱貨幣”的惡性循環(huán)。
低利率政策最大的影響是使日元長期成為全球的套利和融資貨幣,。全球范圍內的日元套利交易大量繁衍,,沉淀了海量日元。日元套利交易盛行國際金融市場已有10多年時間,,據(jù)估計,,金融危機前日元的融資性套利交易規(guī)模高達上千億美元至萬億美元。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lián)儲,、歐洲央行也開始啟動“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央行紛紛大幅調低基準利率,,造成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利差逐漸收窄,,日元套利交易面臨越來越大的平倉壓力,,即拋售高收益貨幣資產,同時買入日元平倉,,日元步入了持續(xù)升值的通道,。
日元的快速升值對日本經濟可謂是“雪上加霜”,日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長0.4%,,增幅為三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日元升值導致進口下降不僅使“出口依賴型”的日本經濟再次步入谷底,也加重“輸入性通縮”的壓力,,“弱經濟”難以抵御“強貨幣”的沖擊,。
8月底,日本央行決定擴大低利率資金供應量,,以抵制日元升值,。9月10日日本政府又出臺新經濟對策,意在阻止日元進一步升值,,但日元匯率并沒有因此而回落,,反而加速升值,9月15日,,日本央行終于出手大量拋售日元單方面直接干預匯市,。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利差消失,、全球泛濫的日元回流是推升日元的根本動力,,這種動力不消失日元升值的長期趨勢很難改變。
當前,,日本政府大量拋售日元,,不僅會引發(fā)了嚴重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更為嚴重的會造成各國濫用匯率政策,。日本不去從自身的長期貨幣政策失當找原因,,反而不計成本的將風險轉嫁他國,這很可能成為一個“壞榜樣”,,引發(fā)各國競相效仿。美國,、歐洲,、日本都采取“自利主義”,尋求“本國利益最大化”,,世界三大主導貨幣主動性貶值,,將觸發(fā)全球范圍內的“貨幣貶值競賽”。當各國都采取“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時,,世界經濟復蘇將愈發(fā)變得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