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體的看法是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會減緩,。但我并不認為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會低于8%,,當然不排除明年一、二季度會到8%左右,。解決中國經濟問題,,要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加大改革力度,,要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力,,把注意力聚焦在改革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來。 中國經濟經歷了2002年至2007年的經濟高增長期,,由于經濟結構和環(huán)境的壓力需要調整,,速度應該適度放緩。但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引發(fā)了世界經濟危機,。為了保持市場的信心,,政府采取一系列刺激政策是必要的,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帶來了問題:一是地方財政負債加重,;二是經濟結構惡化;三是通貨膨脹預期上升,。 2010年,,中央把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措施,,讓經濟從應對危機狀態(tài)回歸正常調控,,突出經濟結構調整,管理通脹預期是正確的,。在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時候,經濟增速回調是必然的,,不宜輕易變動政策取向,,否則今后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價格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信號,,是市場博弈的結果,,不是人管出來的,要從需求、供給等各方面的政策著手,,加以引導,,人為地控制、打壓價格不是辦法,。過去用行政辦法管理經濟,,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 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把注意力從“做大蛋糕”轉移到“分好蛋糕”上,用“分好蛋糕”創(chuàng)造出“做大蛋糕”的活力,。政府要提高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就是要面對現實,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形成中國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扭曲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防止因追求短期效果采取行政措施,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導致經濟增長硬著陸,;防止因經濟增長急速放緩再一次采取刺激政策,進一步惡化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因此,,我認為我們在維持宏觀政策的穩(wěn)定性的同時,還要增強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和預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