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
讀一本好書,猶如聽一位智者傳道解惑,,亦如戴上了夜視鏡,,透過重重夜幕看到事物的真相,。張維迎新作《市場的邏輯》就給了筆者這種感觀。 研究經濟,,自然離不開分析市場,;分析市場,又離不開觀察市場微觀主體,,即企業(yè)和個人,。張維迎在此書中對此有較深的辨析。他認為,,國家(或不嚴格地說“公共”)所有的經濟時常被誤解為其全部權利都歸公眾集體擁有,,這并非事實。在公有經濟和私有經濟中,,權利都只能由個人所持有和行使,。根本性差別在于,在公有經濟中,,權利是基于職位的;而在私有經濟中,,權利是基于財產的,,至少一開始是如此。所以要研究企業(yè),,必須研究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欲望有追求有目標偏好的自然人,,必須把研究的落腳點放在個人身上。這里張先生引入了“損人本領”這一概念,,來研究國企競爭游戲中的參與者,。所謂“損人本領”是指通過勒索、破壞對手的工作績效甚至人身威脅等手段傷害對手的能力,。具有“損人本領”的家伙在國企中特別多,,這正是1/3的國企低效率、1/3的國企無效率,、1/3的國企負效率的主因之一,。 張先生還受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啟示,把人劃分為四類,,第一類,,做事對社會有價值,自己又能賺錢,,這是君子,;第二類,做事對社會沒有價值,,但自己能賺錢得利,,這是小人,;第三類,是做事對社會有價值,,但自己吃虧,,過得不好,這是圣人,;第四類,,是傻子,只有傻子,,才干損人不利己的事,,這樣的人大家不用擔心,不會很多,。在把人做了上述分析后,,張先生指出:一個社會可以提倡圣人的精神,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圣人身上,�,?尚械霓k法,是通過制度設計,,獎勵小人,,把更多的小人變成君子,把更多的事變成君子可為之事,。換句話說,,不要空談社會責任,要著眼于改良我們的制度,,讓大家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責任只能由可考核性保證,所以最重要的是把產權制度搞好,,把價格制度搞對,,把激勵機制搞活。一個好的經濟體制和壞的經濟體制之間的差別,,不在于好的體制下沒有賊而壞的制度下有賊,,而是在好的體制下,人們享有更多的自由和積極性去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他人偷竊,,而壞的體制則相反,。 在此書中,張先生援引的史庫森Mark Skousen在《朋友還是對手》中人們對市場的不同信念,,也很值得一看,。對市場的信念共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對市場經濟沒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場經濟,,這是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第二個層次是懷疑主義,搖擺不定,,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這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就是主張政府干預主義的經濟學,;第三個層次是對市場經濟非常信仰,但是也認為,,必要的時候,,政府應該介入市場,這是芝加哥學派,;第四個層次是對市場堅定不移,,完全信仰。這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為代表的奧地利學派所堅持的,。 對上述劃分和分析,,哪一個更具社會價值呢?我們最好還是看一看張維迎先生的選擇,,他說:市場的基本邏輯是: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幸福,,他(或她)必須首先使別人幸福。市場不僅是一只看不見的手,,還是一只隱形的眼睛�,?床灰姷氖种敢藗冏稣_的事情,,隱形的眼睛監(jiān)督人們把事情做好,建立良好的聲譽,。市場不是經濟學家的發(fā)明,,而是普通人的創(chuàng)造,是無數蕓蕓眾生自發(fā)行為的結果,。理解市場如何運行需要科學,、理性思維,市場經濟需要有人去捍衛(wè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