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來自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高層的一個“道歉”和人員變動,,被大多數(shù)人忽略了——是日,,中國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長蔣潔敏向被套牢的中小股民道歉,,稱會以工作業(yè)績來回報股東,并辭去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總裁一職,,改由原來的副總裁周吉平接任,。
中國石油這位新總裁的“首要使命”將是“回報套牢股民”——觀察家如是分析。此時,,“周吉平‘接掌’中國石油”的消息被媒體重新“拾”了回來,,引起不少人的關注。原因很簡單,,中國石油這個曾經(jīng)引起萬眾矚目,、駕著祥云歸來的“王者”,,卻一頭扎進A股市場里,再也抬不起頭來,,讓成千上萬被套牢的散戶和小股東們站在“48元之巔”俯瞰大地、捶胸頓足,。 以最近種種跡象來看,,中國石油的歉意和使命倒也不乏誠意,比如,,最近面對股市頹唐之色,,“石化雙雄”一度承擔起托市重任;又如,,中國石油據(jù)說將“不改造,、不新建辦公樓、不買小汽車以節(jié)省成本”,,既算“謝罪”,、亦表決心。我們非常希望看到,,中國石油的“回報”承諾最終能讓被套牢的股民和小股東們感到滿意,。 然而,一個有點苦澀的問題是,,在石油巨頭承諾回報這些“有股權證的小股東”時,,一個更龐大的“沒有股權證的小股東”群體的權益卻似乎遭到無聲的漠視和擠占——他們就是曾經(jīng)用自己的勞動力價值(以納稅或超低工資的形式)為這些國有壟斷企業(yè)們提供了“初始資本”的全體中國公民。成品油的節(jié)節(jié)上漲,、以“油荒”的形式“逼宮”漲價,;同時,“國內(nèi)成品油價格超低”,、“煉油行業(yè)全面虧損”等石化內(nèi)部人士或御用學者的呼聲也不絕于耳,,對決策部門形成不可忽視的壓力。成品油屬于上游產(chǎn)品,,一旦漲價,,其對下游消費品的價格傳導效應對公眾的利益損傷將是顯而易見的。 本來,,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上市公司效益提高將帶來社會總福利增加,從而“有股權證的小股東”和“沒有股權證的小股東”的收益均能水漲船高,。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小股東”群體的利益卻屢屢背道而馳——一些加不到油而怨聲載道的消費者,,一旦買了石化股,,立即會將成品油漲價視為“利好”,,并祈禱“壟斷一些,再壟斷一些,;暴利一些,,再暴利一些”。經(jīng)濟人的選擇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呢,? “業(yè)內(nèi)專家”反復教導我們:石化是“戰(zhàn)略行業(yè)”,,必須壟斷如斯;石化老總也曾慨然回應:“我們是在為人民壟斷”,�,?煞催^來看,這些似乎是偽命題,。請問,,銀行、糧食,、交通,、通信等等,哪個行業(yè)不是關乎國民經(jīng)濟命脈,、不是“戰(zhàn)略行業(yè)”,?是不是都要重新或進一步高度壟斷經(jīng)營呢?又請問,,這到底是在為人民而壟斷,,還是在為“人民幣”而壟斷、為部門或特定利益集團而壟斷,?如果局部利益的獲得,,卻加大了其他行業(yè)和公眾的成本,這對整體國家經(jīng)濟而言,,豈非得不償失,? 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有股權證的小股東們”尚未解套,,更多“沒有股權證的小股東們”又悄然無奈入套——對中國石油如是,,對其他有志于“做大做強”的國企巨頭們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