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桑迪·韋爾自傳》 作者:朱達·克勞斯哈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時間:2007年6月
就像許多華爾街傳奇人物的財富故事一樣,《桑迪·韋爾自傳》(英文版名稱為 THE REAL
DEAL)講述了一個白手起家的年輕人成長為企業(yè)界傳奇人物,、金融家,、慈善家的故事。這種故事似乎已經不很新鮮,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是頗具傳奇性的一個,。 1960年,出生于猶太人移民家庭,、27歲的桑迪用從母親那里借來的3萬美元,,和自己的伙伴開始了在華爾街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憑借不可思議的直覺,,他們從一家小券商開始創(chuàng)業(yè),,不斷以小搏大。37歲時,,桑迪開始了他的兼并游戲,。他的第一個“戰(zhàn)利品”是一家比自己公司大幾倍的券商Hayden
Stone。此后的10年間,,他進行了14次兼并,,公司也更名為Shearson,成為僅次于美林公司的全美第二大券商,。但桑迪·韋爾并不滿足,,1981年,把Shearson公司成功地賣給老牌的金融公司美國運通,,自己成為美國運通的總裁。 以上只是這個傳奇故事的一個序曲,。1985年,,52歲的桑迪放棄(抑或被排擠出)運通公司后,決定開始重新創(chuàng)業(yè),。 1986年9月12日,,桑迪決定個人投資700萬美元購買商業(yè)信貸公司的股票,并成為商業(yè)信貸公司總裁辦公室的新主人,。他在接下來的12年里,,不可思議地將公司變成居于全球領導地位的銀行——花旗集團。 在明星團隊配合下,,桑迪開始了一系列收購狂潮:完成接管Primerica公司,,并購旅行者保險公司,買下老牌華爾街投資銀行——所羅門·美邦公司,,從而組建了“財富500強”的旅行者集團,。 接著,桑迪·韋爾又把目光投向了花旗銀行,,并以閃電般的速度在4個星期內和花旗銀行的CEO約翰·里德就合并達成了共識,。里德作為世界知名的銀行家把世界帶入了ATM機和全球銀聯時代。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對等合并為花旗集團,,合并后新產生的花旗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桑迪擔任一段時間的聯合CEO之后獨占CEO的職位。 他在最后17年的職業(yè)生涯里,,擔任旅行者集團和花旗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和CEO,,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令人吃驚的2600%的回報——超過了同期的傳奇CEO杰克·韋爾奇和投資家沃倫·巴菲特。 他登上事業(yè)頂峰的過程多年來廣為各家媒體所記述,,但在本書之前,,韋爾從未向人們透露過他令人驚嘆的生活經歷和職業(yè)生涯中原原本本、不經修飾的那一面,,甚至還有許多公司政治和華爾街人事關系的恩恩怨怨,。 在本書中,桑迪·韋爾歸納了他的人生10大法則:在其他人遭遇失敗的時候獲得成功,;一起學習,,一起戰(zhàn)斗;福兮禍之所伏,,讓你的不安全感為你服務,;如果過去不完美,就讓它過去,;品牌嫉妒沒有什么不好,;直覺是培養(yǎng)的,不是天生的,;要勇敢但也要脆弱,;失敗可能是好事;做一個現實的夢想家,;投資于非營利機構能夠帶來極大的商業(yè)回報,。以上只是十大法則的輪廓,精彩的闡述和故事細節(jié),,只能靠讀者自己慢慢體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