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13 崔學(xué) 來源:北京青年報 |
|
|
“漢字輸入的國家標準是27484個,手機里的編碼字只有6763個”,。近日,,有人就此發(fā)表高見說,“受控于外國公司的漢字輸入法并不符合漢語漢字的傳統(tǒng)思維習(xí)慣,,只能導(dǎo)致漢文化洋化,、異化、退化狀況蔓延,�,?晌覀兠磕赀要花幾億元人民幣購買外國公司的漢字輸入軟件,付錢事小,,漢語的尊嚴何在,?”
我們的確有時在手機里找不到需要的漢字,手機漢字輸入法受控于國外公司的現(xiàn)狀也的確令人遺憾,,但這是不是就必然“只能導(dǎo)致漢文化洋化,、異化、退化狀況蔓延”甚至傷害漢語的尊嚴,?
雖然漢字輸入的中國國家標準是27484個,,但畢竟我們平時的常用漢字也就幾千個左右,手機到底需不需要那么大的漢字存庫,,增大漢字存庫后手機的價格會不會上浮,,恐怕還需要問一問消費者的意見。另外,,任何語言往往都是由高頻詞匯(常用詞匯)和低頻詞匯(專業(yè)詞匯,、古語、生僻詞匯)組成的,。不能因為很多漢字平時老百姓不用或不常用,,就以為有失漢語的尊嚴和地位,就以為漢語岌岌可危,、無法傳承了———古代和剛剛解放時目不識丁者遍布全國的時候,,漢語是不是就沒有指望和前途了?
漢語的尊嚴應(yīng)該體現(xiàn)在整個國家對漢語的推崇程度,。有多少人能把漢字認全甚至天天使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能把漢語當作交流用語的首選,特別是在重大的,、正式的場合,;重要的是有多少人以說一口字正腔圓的漢語、寫一手橫平豎直的漢字當作驕傲和自豪,;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愿意鉆研,、發(fā)揚漢語,,而不是盲目地追捧英語。
近來動輒就會有人指出某某事物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和傷害,,會影響傳統(tǒng)文化等等,。可是,,中國文化是幾千年流傳的瑰寶,,就那么柔弱和脆弱?動不動就地位不保,、傳承困難了,?引發(fā)國民對于自我文化的欣賞、喜愛,、保護,,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槐剡^分悲觀,、低估了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傳承性,。因為過激和敏感往往也是自卑的表現(xià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