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增長就是保穩(wěn)定”的口號之下,,政府以財政直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也帶來了巨額財政赤字
●
實現(xiàn)全年財政收入目標的困難依然較大,或許,,只有到10月22日公布三季度經濟運行數(shù)據時,,才能知道,這場分稅制改革以來最激烈的“財政保衛(wèi)戰(zhàn)”,,是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使中國的稅務部門也不能涉身事外:一方面是經濟形勢下滑造成的稅源減少,;另一方面,中央和各地為了刺激經濟又在大筆花錢,,亟需增加財政收入彌補赤字,。各地稅務部門正處于巨大壓力中。 東南某經濟大市的國稅局公務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因為壓力巨大,,一向被人羨慕的國稅局公務員竟有辭職的例子。 10月16日,,財政部公布最新數(shù)據顯示,,9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3%,較上月小幅回落3.1個百分點,,但依然維持高位,。財政部解釋,9月收入增長較快,,除經濟企穩(wěn)回升帶來有關稅收增長外,,主要是受去年9月基數(shù)較低、以及成品油稅費改革后消費稅增收較多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1518.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72.01億元,,增長5.3%,。全國財政支出45202.78億元,,增長24.1%。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增長就是保穩(wěn)定”的口號之下,,政府以財政直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也帶來了巨額財政赤字,。數(shù)據顯示,,繼連續(xù)5個月的財政盈余后,9月份出現(xiàn)財政赤字968.1億元,。由此,,全國各地的財稅部門正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稅收戰(zhàn)斗”。 各地稅務系統(tǒng)的年中工作會議報告中,,最“流行”的總結為“三個前所未有”:經濟形勢的變化“前所未有”,,組織收入的難度“前所未有”,而各地政府對稅收部門實現(xiàn)稅收職能的期盼之熱切,,“前所未有”,。 “國稅總局每年的一號文都是當年度的稅收工作要點。2009年的一號文,,口氣是近年來最嚴厲的,。”東南某省地稅工作人員回憶說,。 國稅總局于年中開始將稅收增收任務層層分解至各個省市,,這是1993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的頭一遭。面對嚴峻的財政形勢,,中央,、省、市等各級財政都有各自的困難,。而中國獨特的財政收入體系,,則導致各級政府對“組織收入工作”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中央財政主要來自各地國稅及海關,,其稅收收入占中央財政收入90%以上,。也因此,國稅和海關系統(tǒng)等中央的“錢袋子”對加強稅收監(jiān)管三令五申,。 同時,今年的“治理小金庫”工作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華社的報道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僅發(fā)動兩次“全國治理小金庫”的運動,。而一位不愿具名的接近財政部的專家表示,,這兩次“小金庫”治理,,分別為1985年到1992年、1995年到1999年,,皆為經濟形勢較差,、中央財政吃緊年份。中央通過“治理小金庫”,,將地方政府沉淀于“小金庫”的計劃外資金重新劃歸國庫,,以充實中央財政。據悉,,此次“治理小金庫”與歷次一樣,,內部也是“指標化”管理,總金額數(shù)以百億計,。 而地方除了配合國稅總局的要求,,做好地方稅征管工作外,土地財政收入依然是增收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