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以來,大宗交易的折價率出現了連續(xù)4個月持續(xù)上升的趨勢,,6月份達到6.65%,。業(yè)內人士分析,這反映出產業(yè)資本對后市的態(tài)度和預期已經趨于謹慎,,大小非的離場意愿增加,。此外,也存在由于股市的漲幅常常出乎意料,,導致高折價率出現的可能,。 大宗交易一向以折價交易為主,從上半年此平臺成交的1080筆交易看,,成交價格低于當日二級市場收盤價的折價交易占比高達84%,,平價和溢價交易均僅為8%。統(tǒng)計顯示,,大宗交易平臺的平均折價率在今年2月份創(chuàng)下4.65%的年內最低,,此后的4個月出現了持續(xù)上升的趨勢。3月份的平均折價率達到5.34%,,較2月份擴大15%,;4月份上升至5.73%;5月份升至6.05%,;6月份達到了6.65%,,雖不及1月份的折價率,但也創(chuàng)下了一年來的次高點,。從個股看,,海特高新、中福實業(yè),、中國太保,、濱江集團,、西部礦業(yè)、辰州礦業(yè),、東華能源,、科力遠、榮信股份等9只的折價率位居前列,,均超過了16%,。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宗交易的折價率持續(xù)擴大呢,?業(yè)內人士指出,,折價率通常會受市場行情、市場預期,、股票質地等因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買賣雙方的交易愿望。當市場預期樂觀時,,買家購買籌碼的意愿較強,,在協商交易價格時,賣方就更占主動,,往往呈現低折價甚至溢價的大宗交易,。反之,當市場預期謹慎時,,買方更占主動,,往往折價率較大。 因此,,折價率出現持續(xù)飆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小非對后市的判斷愈發(fā)謹慎,離場意愿增加導致,。一位大宗交易的“專職炒手”向記者透露,他接觸的部分大小非,,的確開始看空后市,,再加上持股成本較低,愿意接受一個比較高的折價來大量,、迅速地轉讓手中股票,。中信證券研究所也指出,大宗交易的折價率趨于擴大,,反映出產業(yè)資本態(tài)度的預期趨于謹慎,,大小非減持對于中短期市場運行的壓力開始有所顯現。 除了上述原因外,,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半數高折價率的大宗交易,,可能是由于交易雙方均未預料到交易當日股市的漲幅,而按照事先議定的成交價執(zhí)行,。當股市大漲后就造成了如此高折價率的出現,。比如,折價率位居前3位的海特高新,、中福實業(yè)和中國太保,,就是由于當日二級市場均以漲停價報收,使大宗交易折價率創(chuàng)下18%的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