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些中小學校,,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以日租5毛的價格向同學們出租連環(huán)畫,,還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向同學籌募投資資金,,他們以1.5元的價格向同學出售市場價1元的新鮮面包……面對孩子們小小的經濟頭腦,,家長們一方面為聰慧的孩子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卻擔心孩子的道德底線被金錢打破,。
“我絕對不鼓勵孩子這樣做,!同學之間應該講感情,,怎么可以這么小就開始談錢呢,?”說到自己5年級的兒子向同學支付利息籌錢投資的事兒,老張(化名)有些哭笑不得,,“我們夫妻都不是從事金融行業(yè)的,,也不懂得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不支持他,,不給他提供幫助,,讓他早些打消這種念頭�,!�
與老張的手足無措相反,,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chuàng)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周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周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最終養(yǎng)成勞動賺錢的觀念,。對于我國青少年經濟意識,、金錢觀念的形成和引導,我國的青少年研究專家,、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和建議。
少年研究專家與經濟學家觀點截然不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研究所所長孫艷宏認為,,現在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十分復雜,,產生這種行為跟社會,、家庭、媒體有關,�,!斑@種現象的產生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在缺少理財教育的情況下,,孩子可能在電視上看到或者生活中見到一些經濟現象,進行機械地模仿,,是對市場行為消化不良的結果,。”
孫艷宏認為應該客觀,、平靜,、理智地看待這種現象:“畢竟他們是孩子,對社會不是很了解,,對市場消費消化不良,。他們很直接地認為為別人服務可以收費,出現偏差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告訴他們?yōu)樯磉叺娜朔⻊詹粦撌召M,,因為市場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fā)生的,,比如給爸媽刷碗應不應該收費。這種情況不一定會影響學習,,但是會影響他的同伴關系,。”
“家庭跟孩子接觸的最多,,所以擔負的責任更大些,。我們應該提倡互助和助人為樂的品質。具體應該讓孩子體驗一下,,他自己就會慢慢理解很多東西,。另外,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避免對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孫艷宏建議,。
然而,,留美經濟學家薛兆豐卻與孫艷宏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他說:“教育是為孩子將來適應社會并給他(她)自己帶來最大福利做準備的�,!�
“大人常常一廂情愿地要求孩子和其他同伴分享他最喜歡的玩具,這有點不切實際,。大人經常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跟別人分享嗎,?好像不是。那為什么要求孩子做大人不經常做的事情,?等他長大后,,又需要重新適應真實的社會。我想,,最好是把這個社會的真實情況告訴他,演示給他看,,讓他知道,,和別人分享——適當地分享——能讓自己更快樂,�,!�
薛兆豐認為這樣一個原則是可取的:“大人能做到的,,就要求孩子也做到;大人能盡量做的,,就要求孩子也盡量做,;大人肯定做不到的,就從不要求孩子去做,�,!�
他說,涉及到錢的問題,,也是這樣。出租書籍,、集資投資,、轉賣食品,它們本身都是中性的行為,,而且是將來孩子們到社會上一定會從事的行為,。為什么不好好利用這些機會,,讓孩子們演習真正的生活呢?出租書籍一定賺嗎?書籍損壞了誰負責,?投資一定賺嗎,?怎樣安排學習與研究投資的時間?面包能這樣出售嗎,?面包的價值是多少,,而萬一吃壞了肚子,,損失和責任誰能擔當得起,?是不是得挑選別的物品來練習比較好?想賺錢,,是對的,,大人就都是這么想的!問題是應該怎樣才能把真的賺錢的竅門告訴他們,,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應該從3歲開始理財教育,?
據悉,,在美國,周末常常會有鄰里擺賣活動,,各家約好把用不上的東西擺出來賣(yardsale),。有時候,會看見一些孩子擺著一整套玩具收銀機,,還賣一些媽媽烘烤的餅干,、果汁等,。
“大人們去買,一點也沒有表露出兒戲的表情,,孩子們張羅,,點錢,倒果汁,,一點也不含糊,,也沒有什么異樣的感覺�,!毖φ棕S說,。
西方教育學家認為,兒童應該從3歲開始進行經濟意識教育,,主要教理財知識,,并制訂了各年齡階段的教育計劃: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并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yǎng)“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并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并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給領導買小物件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jié)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yè)廣告,從中發(fā)現價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優(yōu)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jié)約觀念,。 12歲以后,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yè)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上海市崇明縣教育督導室郁錦香老師曾對西方教育家的上述計劃這樣評價:“西方社會對少年兒童的經濟意識教育比較看重,,這與西方社會商品經濟發(fā)達有關,。”
郁錦香說,,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兒童的觀察能力很強,對錢產生的印象早于其他事物,,因為錢能給兒童帶來直接的好處和利益,家長只要帶著孩子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牢牢樹立在兒童心中,。
她同時指出:“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系。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后,,便產生愛惜錢的心理,,引起儲蓄行為,,避免浪費,。我國當前一些學校學生對錢毫不珍惜,,任意揮霍浪費,與缺乏理財教育有關,�,!�
郁錦香認為,懂得節(jié)約錢,,計劃開支,,是很好的習慣,有助于孩子將來長大后從事財會經濟工作,,知道自己掙錢,,培養(yǎng)獨立精神。郁錦香說:“通過理財教育,,讓孩子了解商品社會,,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打破傳統(tǒng)觀念對理財教育的束縛,,轉變思想,,能為孩子進入社會作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