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洋”食品正呈現出搶灘中國市場的趨勢。專家認為,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質量不能迷信,,目前國產食品的質量總體上不輸給國外產品,。
 |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食品飲料和酒店用品展上,,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800多家參展商展示了各類進口鮮果,、罐頭食品、飲料等產品,。圖為來自新西蘭的廚師在向觀眾展示新西蘭美食,。本報記者
任瓏
攝 | 近年來,,以高品質、高價位為特點的“洋”食品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無論是主動展銷推介,,還是在超市中開辟專銷區(qū),設立專營店鋪,,種種跡象表明,,“洋”食品正呈現出搶灘中國市場的趨勢。外來的“洋”食品是否真能叫響國人的餐桌,,消費者又該如何正確對待這些“舶來”之物呢,?
“洋”食品搶灘中國市場
韓國的茶葉、日本的料理,、丹麥的曲奇餅干……近幾年,,越來越多“洋”食品開始擺上中國商場、超市的貨架,,并逐漸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記者在濟南市歷山路家樂福超市的進口食品專區(qū)看到,從美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的食品種類繁多,,主要以調味品、小食品為主,。記者發(fā)現,,進口食品的價格普遍高于國內同類產品價格。其中,,一款由沈陽某進出口公司進口的名為“丹特牌生姜紅茶”的韓國產品,,280克分裝20小包,售價33元,;一款包裝與中國超市中常見的沙丁魚罐頭相似的“醬汁沙丁魚”產自日本,,200克售價27.5元,遠遠高于國內同類沙丁魚罐頭的價格,。 隨著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走入人們的生活,,專門經營進口食品的商店在一些城市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如今這類商店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我國一線經濟發(fā)達城市已經遍地開花,,在一些內陸二線城市也開始扎根。位于濟南市市中區(qū)朝山街上的一家名為K.H.Sam(康會山姆)的商店,,是在2005年開業(yè)的進口食品專營店,。遠遠望去,紅白相間的招牌上白色的“K.H.Sam”店名讓消費者很容易把它與國內商店區(qū)分開來,。店主黃穎告訴記者,,這個店里銷售的進口貨物主要包括洗化用品和食品兩類,食品類又包括曲奇,、巧克力,、糖果、咖啡,、保健類食品和酒類,。 有數據顯示,近五年來,,進口到我國的“洋”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15%左右,。記者在濟南市各大超市采訪也發(fā)現,所有超市均設有專門的進口食品,、農產品銷售區(qū)域,。 據中國進口網執(zhí)行副總裁張正華介紹,近幾年,,我國進口食品發(fā)展迅猛,。意大利橄欖油、法國白蘭地酒對中國的出口量一路飆升,。中國已成為美國在全球的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市場,,近年雞產品、肉類產品以及新鮮水果的進口不斷增加,。中國還是全球最大開心果進口市場,,進口量達到全球開心果年產量的10%以上。究其原因,,除了國家的各項政策的鼓勵之外,,進口稅率的減免、消費者的需求也是重要原因,。
消費者反應冷熱不一
雖然“洋”食品的市場有迅速擴張的趨勢,,但記者采訪中發(fā)現,受價格高,、質量不確定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消費者對“洋”食品消費的反應冷熱不一。 一名專門到康會山姆購買進口嬰兒麥片的顧客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吃進口麥片,,他主要看重的是國外產品的品質,。黃穎分析認為,“洋”食品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城市白領,、歸國人員以及追求個性的年輕人,。這些人有著可觀的經濟收入,購買進口食品沒有什么負擔,。還有一些人對進口食品有好奇心理,,購買一次后發(fā)現質量還可以就成了“回頭客”。 在“洋”食品登陸中國市場的這幾年,,一些進口食品的消費量甚至出乎了國外生產商的意料,。張正華說,洋酒在中國的消費紀錄是最令人吃驚的,。杭州一家酒吧至今保持著一個月賣掉9000瓶“芝華士12年”的單品亞洲單店銷售紀錄,。這個驚人的銷售紀錄誕生之后,芝華士的地區(qū)總裁專程到杭州好幾趟,,想確認紀錄有無造假成分,。 雖然進口食品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認可,但記者發(fā)現高價格,、對質量的懷疑仍使大量的消費者對“洋”食品望而卻步,。家樂福超市一位店員告訴記者,雖然每天都和進口食品打交道,,但自己從來沒有購買過,,主要是由于價格太高。據她觀察,,大部分來超市購物的人也都是只看不買,。她向記者介紹了比利時的“吉利蓮”貝殼巧克力,這種世界頂級巧克力要賣246.5元一斤,,她還向記者推薦了產自丹麥的杰克布森曲奇和德國柏龍啤酒,它們的價格分別為59元/400克和209元/5升,。 據張正華分析,,進口食品質量較高是其高價位的一個因素,而且進口食品的價格內還包含了關稅,、運輸成本,、風險等因素。另外,,進口食品的高價也存在暴利因素,,一般來講,進口食品合理利潤應該在20%左右,,但在很多地方,,進口食品的利潤率普遍都達到了50%至60%,。 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質量也不能盲目迷信。截至2007年10月下旬,,山東口岸共檢出進口不合格食品近400批,,主要原產國是加拿大、美國,、日本,、韓國等。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監(jiān)管處處長張藝兵介紹說,,山東進口食品在近兩年來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近期在菲律賓油炸薯片中檢測出二氧化硫超標,從美國進口的豬肉中檢查出來客多巴胺(一種興奮劑,,瘦肉精的替代品,,我國禁止使用),很多地方還查出進口礦泉水細菌總量超標,,進口開心果帶有有害生物臺灣乳白蟻等,,這些都說明進口食品也存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消費眼光不能總向“外”
有專家分析認為,,“洋”食品大舉進軍我國市場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對高端食品,、農產品消費市場的開拓還不夠。事實上,,我國一些食品及原材料在品質上甚至超過國外同類,,價格賣不上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包裝和宣傳。 部分消費者也認為,,國內消費者不可盲目迷信“洋”食品的質量,,國人的消費眼光不能總往“外”看。一方面,,目前國產食品的質量總體上不輸給國外產品,;另一方面,進口“洋”食品也警示我國打造推介自產的高端食品已經迫在眉睫,。 張藝兵說,,國外產品賣價高給人一種質量更為上乘的感覺,事實上,,國外種植,、生產農副產品的流程和國內十分相似,只不過國外對農民在種植生產方面的教育和宣傳做得更好,,所以,,安全質量問題也應該是類似的。 山東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秦慶武認為,,目前,,國產高端農產品市場開拓較少,,意識還是比較淡薄。中國也有質量很好的農產品,,與當前在國內熱銷的日本高檔大米相比,,中國的東北大米、河南原陽大米等質量都比較高,,但現在欠缺的是品牌和加工包裝等,。目前,我國如何打造農產品高端品牌,,提高包裝質量,,提高附加值,很值得研究,。 事實上,,中國農副產品質量已逐步得到大部分進口國的承認。以對食品質量檢測最為嚴格的日本為例,,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中國,、美國、越南,、泰國,、厄瓜多爾五國2006年出口日本的農產品質量進行調查,中國抽查食品的違反率(不合格次數與抽查的比率)是0.58%,,在五個國家中最低,。 一些國際采購商也看好并有意增加對中國農副產品的采購量。據世界500強企業(yè)麥德龍集團采購(香港)有限公司助理采購員劉鋒介紹,,麥德龍在中國采購農產品是最近兩三年開始的,,采購額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他說:“現在很多中國生產者在按歐洲的標準生產,,還有很多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歐洲客戶都很滿意,,目前,,麥德龍已開始對部分中國供應商的產品實行免檢�,!�
可喜的是,在一些超市里也出現了國產高端農產品的身影,。記者在家樂福超市的水果專區(qū)發(fā)現,,部分國產水果的價格比進口的還要高,如廣州產的一種橙子一公斤賣到了33.6元,,產自�,?诘墓鹘秲r格賣到21.6元一斤,。據銷售人員介紹,這些國產的水果品種在品質上比進口的還要好,,因此價格理所當然地更高一些,。 |